第一百三十八章:赏罚拟定



    东凌殿内,太子叩头请安,皇帝坐在案几后,微微抬手,道:“平身吧!”

    “谢父皇。”太子起身以后,问皇帝说:“不知父皇召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你先看看这个。”皇帝说着便把案几上的奏折和军报递给王蒙,王蒙接过,转递给太子,太子读完,攥起拳头气愤的说了句:“东胡真是胆大妄为。”

    “东胡胆大妄为,已然得了教训,熙儿此番在柳城守城有功,朝廷应予封赏,可是,他冒御史之名在先,擅自作战在后,太子以为,该如何处置?”

    太子思忖片刻,道:“父皇,儿臣以为,此番东胡率兵来袭,若非九弟冒御史之名,调配军队、灵活作战,柳城及其周边县乡必定损失惨重,如今九弟这一战,不仅扬了我大安国威,还能警醒周边小国安分守己、恪守本分,如此影响深远,父皇应予重赏。至于......九弟所述三项罪责,儿臣以为,这第一项,应当有所处罚,毕竟,冒名之事若是放任纵之,日后任何人只要拿着御史符牌便可以调动大安军队,岂非后患无穷?这第二项,擅自作战一事,父皇乃圣明君主,自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岂会真的怪罪九弟!至于这第三项,儿臣想,九弟许是在等朝廷的旨意,所以才没有及时离开,此事说来倒也情有可原,儿臣斗胆,请求父皇宽恕一二。”

    皇帝听完,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那赏罚一事,太子的意见如何?”

    “父皇,”太子边说边躬下身子,道:“赏罚一事有赖父皇圣裁,儿臣不敢妄言。”

    “无妨,”皇帝并没有责怪,只是摆手让太子起身,然后才说:“你随便说。”

    “是,”太子只好又说:“父皇,儿臣以为,九弟原本幽居,此番能得父皇恩赦前往幽州游历,已是无上恩宠,九弟必定感恩戴德,不敢再求封赏。”

    “诶?那是前事,当时既已应允,岂能此时再拿来充数?更何况,他不求,朝廷不能不给,不然要教无数忠义之士寒心。”

    “是,父皇说的是。”

    “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朕,当初只答应熙儿游历幽州,却没说游历结束他该归于何处。”

    “父皇的意思是?”

    “没什么,衡儿,你的话朕会认真考虑,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

    太子走后,皇帝又叫来齐王,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只听齐王说:“父皇,儿臣以为,九弟虽然冒名在前、擅动在后,但是毕竟斩杀了东胡那么多贼人,居功至伟,念在情有可原的份上,父皇略施惩戒也就是了。”

    “那依你之见,赏罚要如何拟定?”

    “要说奖赏,九弟至今仍无封地,既是皇子,又获军功,封王封侯都不为过,只是,究竟要如何封赏,还是父皇做主,至于责罚嘛,既然是在军营,那就当着将士们的面,打个几十军棍,以儆效尤,父皇以为如何?”

    “嗯!”皇帝徐徐点了点头。

    这时,齐王突然跪了下来,请罪说:“父皇,苏誉的镇北将军一职,当初是由儿臣举荐的,当初儿臣看他胆大心细,一心只想让他为父皇分忧,却不想他如此不堪大用,此事都怪儿臣识人不明,还请父皇责罚。”

    皇帝沉思片刻,道:“父皇知道你是一片孝心,但......人是你举荐的,你自然脱不了干系。”

    “是”

    “那就罚你一年的俸禄,另外,苏誉此人,朕命你协同缉拿。”

    “是,多谢父皇,儿臣领旨。”

    “下去吧!”

    “儿臣告退。”见皇帝并没有深究的意思,齐王在叩了个头后也就离开了东凌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