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誓与观音争业绩(49)-第2/2页



    怎么形容呢,这个位置隶属于御史台,算是御史大夫

    再往上就是御史大夫了。

    主掌监察大权。

    理论上来讲,全天下便没有御史台不能监察,不能弹劾的,如巡盐御史就是属于御史台派出去的临时监察官员。

    总之这机构权力极大。

    百官都隐约有些畏惧。

    当然了,这是徒明辉明面上做的事情,私底下他安排了不少人手前往扬州府,对账本当中提到的官员进行抓捕。

    虽然目前徒明辉有足够的罪证可以对那些人下旨调查,但京城离扬州确实有点远,下旨调查简直就是打草惊蛇。

    再多的证据也得被毁干净。

    有些人指不定还能“畏罪自杀”。

    所以还是先把人抓起来比较妥当。

    随着大朝会结束,整个京城都戒严了,大理寺那边更是忙的不得了,取证的取证,调查的调查,审问的审问,如此忙碌了将近十天的时间,也仅仅只是查到了某个杀手组织,并且联合兵部出兵,剿灭了那个杀手组织的几个分部。

    至于那些纵火者的幕后指使者,目前依旧毫无线索,因为那些纵火者在醒过来之后便纷纷开始自杀,他们先前基本都是被林黛玉打晕了,无法自杀,这才能一直活着,后来醒了过来看管的又不是很严,不知道是无意识的不严还是故意不严,反正给了他们自杀的机会。

    人都死光了,自然很难往下查。

    最后吧,反倒是徒明辉秘密派往扬州府的那些人,在对名单当中的官员盐商进行抓捕抄家,严格审问的时候,不但获取了大量的罪证,还顺带着弄到了那些纵火者的信息,以及背后指使者。

    两件事之间确实是有联系的。

    或者说两件事都能并成一件事看。

    所有罪证一到手,戴荃便立刻带着那些罪证,前往紫宸殿拜见,并回禀:

    “陛下,盐政之事和林如海遇刺之事已经全都查清楚了,两者之间确实有所关系,或者说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扬州盐政一直由甄家把控,前些年私盐泛滥,盐税减少,都与甄家有关。

    而甄家又是太上皇的钱袋子。

    所以一直无人敢查,私下配合的官员和盐商也是十分之多,粗略计算,他们每年大概都能吞掉六成以上的盐税。

    这还是林如海多番周旋的结果,在林如海之前他们能吞掉七八成的盐税。

    此次林如海被刺杀,应该就是他们怀疑林如海暗地里收集了不少账本和罪证带入京城,想要借此升官,第一批刺客不太清楚究竟是谁雇佣的,但大概率可能是某些盐商私下联合花钱雇佣的。

    至于后来放火的,目前调查出来的信息都指向了义忠亲王,那些人很有可能是义忠亲王豢养的死士,甄家这些年收刮到的银子,实际只有不到一半交给了太上皇,剩下的都交给了义忠亲王。

    那些银子的去向十分神秘,臣怀疑义忠亲王很可能还豢养了不少私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