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天衍门徒



    天衍门到如今这一代,有师兄弟二人闯出偌大的名号,江湖上都称他师兄生死判官。

    小师弟就是徐勰,善用暗器,尤其一手出神入化的夺命刚竹,一尺不到的实心刚竹,一头削尖,出手就要人性命。

    在八年前一次憋宝行动中,大师兄在福建沿海地区拿得南海龙珠,大如小儿拳头,也算是玄级上品的宝物!

    却不想消息泄露,遭人暗算身受重伤,关键时刻,徐勰赶到,凭着一手暗器绝活,一场江湖乱斗,二十几条人命饮恨当场,也混得“一尺竹叶青”的名号,大师兄为人豪爽,性格温和。

    一尺竹叶青出场就蒙着脸,一身黑衣,拳脚功夫了得,暗器更强,每次打斗之间随手甩出一根不到一尺的实心竹子,一头消尖,竹子中空留有放血之用,中者当场不死也会流血不止,不久之后一命呜呼!

    最操蛋的是,这“一尺竹叶青”从头到尾就说了一句话,伤我师兄者死!!就开始大开杀戒,一路乱战下来,除了最早几个溜得快跑的早的,剩余二十几人无一活口,现场留下用血写的四个大字:天衍门徒。

    最后背着生死判官从容离去!典型的人狠话不多的硬茬子。

    一战成名之时,徐勰不过20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往后两三年,又做了几单漂亮的活,名号也越来越大,只是到了如今战乱四起,才回到苏州老家打算安稳一段时日,不想被抓来填了扬州。

    以他高来高去的身手,离开也是易如反掌,只是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来都来了!所以呢,徐勰这次当起了乖宝宝,一步一步跟随押解的官兵走到扬州,被登记造册,分得一个院子,摇身一变,昔日的憋宝人变成了一个篾匠。

    徐勰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事力求完美,不留遗憾,今天已是农历七月十三,张金山的七星龙钩也该打好了。

    徐勰放好自己趁手暗器,打算再去买点东西,为了保证狩猎望月鳝的成功率,徐勰也算绞尽脑汁,只求一击必中万无一失。

    来到后街的纸扎铺,徐勰买了些香烛元宝,黄纸朱砂毛笔,还定了一个童男纸人,等人比高,还告诉纸扎店的老板,要用最好的竹子做骨架,宣纸裱糊,纸人做好还不能画眼睛,眼睛留白即可。七月十四的下午过来拿,留下定钱离开了纸扎铺

    吃过午饭,来到张金山的铁匠铺,看到张铁匠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七星龙钩大体已经完成,整体黑黝黝的钩身,形似一个超大号的鱼钩,钩尖内弯,还没有开刃,钩尾处有圆环,精钢打制的铁链呈扁长型,一环扣一环,延伸十米长短,铁链最末尾是个更大的圆环,和徐勰图纸画的一模一样。

    看到徐勰到来,张金山说道:已经快好了,现在就差倒刺开刃了。徐勰看了看狰狞的七星龙钩,满意的点了点头。夸赞道:张大哥好手艺,与我所画分毫不差,你打算用什么打倒刺?

    张金山道:我这儿有剪铜板的大铰刀,钩尖在炉子里烧红以后,你说倒刺开在哪儿,我就用铰刀剪哪儿,保证分毫不差。说完从工具箱子里,拿出一个大号铰刀,像剪子一样,铰刀头由两片钝钢片相互咬合,轻易可以剪开做脸盆的铜料!

    徐勰拿来一只毛笔,沾了点清水,从七星龙钩的钩尖开始,点,提,撇,撩,画下七处记号,开出来的倒刺,有长有短,有正有反,各不相同,以钩尖开始蔓延至内弯处止。

    张金山看到记号,暗暗记在心里,起炉生火,片刻功夫,七星龙钩烧的通红,拿起铰刀比划一下,直接用铰刀口卡主七星龙钩,抡起大锤就听“铛铛铛铛铛铛铛”连续七声锤响,七个倒刺就已经开好,最后斜斜的卡住钩尖处,轮着大锤用力砸到底,最后“铛”的一声,龙钩的钩尖也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