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开工



    第二天,还是好天气,仲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打在贺兰山主峰敖包圪垯上。

    这座资料上显示为海拔3556米的峰顶飞起一只金色的乌鸦。

    霍华德天还没亮就强烈要求工作,实在是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可能会被系统判定为摸鱼而直接强行下线。

    金雕金严感觉应该是被删号了,因为在纳米比公主号上,金二副完全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么一段辉煌的鸟生经历,他阳了所以独自在房间里休息。

    赵老大也没把他怎么样,这一点也让同伴们感觉到了安心,果然,老大还是老大,不是伴君如伴虎。

    飞行技能,赵正也乐于传授给同伴,虽然有些人还不太熟练,但总算都可以飘起来移动,也就是速度和敏捷的区别。

    那就先到平流层看看大致的地貌吧。

    从万米高空往下看,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

    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黄河在流出兰州之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的包夹之下折而向北,随后受到阴山山脉的阻拦改向为东,当行至吕梁山脉时再度向南。

    换言之,贺兰山脉、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从外围形成一个“几”字,内部是高耸的鄂尔多斯高原,而黄河正是在这些山体的夹缝中一路奔腾。

    如果以上三条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距离更近一些,想必黄河的河道会像三峡峡谷一样陡峭,但幸运的是它们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就使得河流两侧出现一片相对平坦的谷地。外有山体环护,内有黄河滋润,这些宛如盆地的狭长谷地就是水草肥美之地,也就是世人津津乐道的河套平原。

    严格来说,河套平原不是一整块的大平原,而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套平原、后套平原和西套平原。

    鄂尔多斯高原与阴山山脉之间的两块是前套和后套,而其与贺兰山脉之间的便是西套。

    赵正还拿出战国时期的地图,解释赵国西北方向为何会伸出一条长长的臂膀,实际上这条臂膀对应的区域就是前套和后套。

    河套地区介于胡汉交界之处,无论用作放牧还是农耕都是天赐沃土,自然也是赵人与匈奴之间反复争夺的目标。

    当赵国从山西大本营向西北进击河套时,首先需要攻取的就是前套平原,这一过程历时良久并最终在赵武灵王时期尘埃落定。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不论从人口还是技术上都对匈奴形成绝对优势,自此赵人开始不断涌入河套并将匈奴人的草场垦殖为耕地。

    消化完前套之后,赵国继续西进拿下后套,正当赵军试图一鼓作气沿黄河攻取西套时,历史的时间窗口已然悄悄关闭。

    此时昔日强大的魏国已被秦军赶出山西高原,赵国的大本营直接暴露在秦人的兵锋之下,为了防止老家被端,赵军只能收缩战线,放任西套平原游离在农耕文明之外。

    尽管如此,前套和后套的加盟仍旧使得赵国多出两个战略级粮仓,其意义丝毫不亚于秦国翻越秦岭兼并巴蜀。

    赵武灵王让位其子之后自称“主父”并专治军事,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这位天才统帅制定出从河套平原南下,翻越鄂尔多斯高原直插秦国腹地的战略。

    可惜该计划尚未实施,赵武灵王本人便死于沙丘兵变。

    客观来说,如果赵武灵王不死,这种千里奇袭的方案虽有可能成功,但很困难。前套和后套之所以在赵国版图上形成一块狭长的突出部,根本原因在于鄂尔多斯高原无法提供人口和物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