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野心勃勃-第2/2页



  崔澈领着众人沿着海岸线巡视,沿途并未惊动地方官府,也终于完成了对十万亩滩田的规划。

  与此同时,青州总管府也在长史李纲,录事参军房彦谦等人的主持下,开始了运转。

  各县招募的盐工都已前来东阳城听候吩咐。

  晒盐不同于煮盐,用不着太多人手,百亩滩田只需四人足矣,按理说哪怕是十万亩盐田,四千盐工,再加三千盐兵,也只要招募七千人。

  但如今聚集在东阳城外的,足有一万三千人,这自然是崔澈的手笔。

  远在关西的杨坚与满朝公卿,对晒盐法所知不多。

  崔澈在其中故意加了一两道复杂却没什么功效的工序,导致人手激增,他们也发现不了。

  再说了,高澄傍海煮盐设灶2666座,以每灶置锅三至五口,所需的盐工海了去了,却也才年产20万斛。

  崔澈一年能献食盐近千万斛,却只需要区区一万盐工,杨坚与公卿大臣又哪会不满,甚至还担心人手不够,影响了产量。

  澈哥儿多此一举,弄出这些多余的盐工,自然是私心满满,在古代,盐工、矿工都是优秀的兵源,将来若有变故,也能迅速拉起一支队伍。

  当然,战斗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博陵那支三千人的私兵,如今已经是组建的第五个年头,在刻苦操练下,经历过白道大战,见过了血,才终于能称得上是精兵。

  开皇四年(584年)正月十七,完成了滩田规划的崔澈带了裴秀、秦琼来到了东阳城。

  春耕将近,各地流民陆续返回原籍,按户籍领取官府发放的粮种与食粮,朝廷还得接济他们到秋收,否则澈哥儿当初哪需要携带三百万石的周粟。

  崔澈正式就职青州总管,却将政务尽数扔给了长史李纲,自己则专心在盐工之中挑选精壮,组建盐兵团。

  这在崔澈心中,可是头等大事。

   今天只有两章,岑仲勉先生的《隋书求是》等了快半个月,今天才到,白天都翻书去了。

    

   

  (本章完).

  采莲的何田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