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确立“歌王”名号,初见《还珠》制片人。-第2/3页



    首先音准,张学与具有双向绝对音准,强于刘得华的C3-G4的绝对音准,强于黎名的半度音准偏差,强于郭复成的语感节奏。

    其次是咬字语感,从音色角度出发,张学有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换句话说,张学有的流行音色辨识度之中,咬字语感才是他具有独特性的核心。

    然后是气息支撑,这就不得不说是张学有全面压制刘得华、黎名、郭复成的地方,因为在声乐之中,气息支撑是音准之外,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演唱好听与否的关键。

    气息支撑的意义,是在于提供足够的声线气息稳定和完美的音色空间。

    总而言之,张学有当年之所以被称为“歌神”,除了歌红人红,唱片卖的最好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卓越、高超的唱功。

    相比之下,江晓枫的唱功,明显不如“歌神”张学有,但也只是不如张学有而已,比刘得华、郭复成、黎名还是要强一些的。

    而且,江晓枫在乐坛立足的根本,也不是唱功,而是他的创作,以及由他创作的金曲。

    江晓枫心里想着,自己今年才21岁,在乐坛出道仅三年,总共也才发行5张唱片而已,就被经纪公司和媒体炒作成“歌王”,实在是有点操之过急了,感觉自己面前的成绩,还远没有达到“歌王”的境界。

    可是,江晓枫转念一下,在当今的华语乐坛,最当红的一群歌手里,除了他之外,又有谁有资本被称为歌王呢?

    虽然周华健被誉为“天王杀手”,还曾在台省,被称为“国民歌王”,但他的这两个名号,远不如张学有的“歌神”叫的响亮。

    在江晓枫看来,歌神就是歌神,歌王就是歌王,本来“歌王”已经足够牛逼了,可“歌王”前面非要加个什么“国民”什么鬼的前缀,就把歌王这个名号限制住了,气势也变得拉胯。

    所以,陈家瑛这回也学聪明了,就让媒体和一些港台资深前辈,给江晓枫封了个“歌王”名号,而不让他叫什么“创作歌王”,或者“大陆歌王”啥的,都不要,就是简简单单的歌王。

    就像王霏的天后一样,天后就是天后,哪里需要在前面加个“国民”?

    很快,在香江各大媒体和歌迷们,以及百事可乐的广告推动下,江晓枫的“歌王”名号,开始在香江传开,并扩散到香江之外的其他华语地区。

    为了让自己的“歌王”名号,能够做得名副其实,江晓枫也心里计划着,要再接再厉,再发布一张和《跨时代》旗鼓相当,甚至超越《跨时代》这张唱片的顶级神专。

    11月3日,上午。

    江晓枫在陈家瑛的安排下,见到了从台省过来的制作人何秀琼,并和他在一家私人餐厅见面。

    事实上,陈家瑛是不支持江晓枫去拍琼瑶剧的,但她也很尊重江晓枫的意见,也没有反对,就让他跟何秀琼单独聊一聊。

    当江晓枫得知,何秀琼是琼瑶的儿媳妇时,还是感觉挺意外的。

    有一说一,虽然江晓枫是个男人,但他在少年时代,也看过不少琼瑶剧。

    比如《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等琼瑶剧,都曾经在江晓枫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梅花三弄》三部曲里的《梅花烙》和《水云间》,更是让江晓枫难以忘怀。

    首先是《梅花烙》,江晓枫已经不记得剧情了,只记得是个悲剧,最后男女主角都变成了白狐好像,但他还是记住了饰演白吟霜的陈德容,也记住了饰演皓祯的“咆哮马”马景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