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失云村



    祠堂的大门打开着,许闲走近一看,有一位白发老者正跪在祠堂之中,一身红锦袍服,一动不动,不知是死是活。

    许闲和渊正要悄悄摸进去,却见那老者突然起身,颤颤巍巍的从旁边的香桶中捻出三支香,借着面前供桌上的烛火点燃,对着供桌拜了拜,站起来插上香,随即又跪在了原地。一动不动。

    “看着像是个活人,要不要尝试接触一下?”渊问道。

    “可以,我去接触。我带着武器的话会提升他的戒心,你藏在房梁上,见势不对就偷袭他。”许闲传音道。

    见渊已经在房梁上藏好,许闲故意发出了几声沉重的脚步声。

    但那老者像是没听见脚步声。还是一动不动,许闲就直直的走到了老者背后,作揖道:

    “这位老先生,贸然半夜叨扰,实在失敬。在下本是一旅人,夜半于山中迷路至此,夜无居处,见此处有灯火,不得已擅入尊祠求助于您,还请老先生莫怪。”

    老者回头,是一张平平无奇的苍老面孔。面色看起来很是平和。

    但老者还是没有说话。

    “老先生?”许闲心中泛起警惕,肌肉紧绷,随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唉...你等外人不该来此。”老者起身拂去身上尘土。叹息道。

    许闲这才看清老者身上的衣着,随即心中一凛——刚才离得远没有看清楚,这红锦袍服方才不久才见过,分明与那黑面神像的衣着几乎一般无二,只是上面绣的是日月山河云麒麟纹,没有龙的绣纹。

    这是明代的朝服,不该发生如此巧合,难不成这梦境世界竟是明代?也不知这老人是何等来历。

    “此地非是善地,趁着天黑,且沿着这祠堂门前小路,速速下山去吧。若是等到天亮,你们却是万难离去了。”老者言道。

    许闲心想,夜里下山安全,天亮却是万难离开?这老头儿是话里有话啊。

    “还请大人明示。”许闲又作了一揖。

    “...时至如今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老者听着许闲改口称大人,不自然的低头看了一下身上袍服,旋即道。

    “我本是万历三十八年庚辰科同进士出身,后奉皇恩任襄平府青松县令。可后来...”

    老者眼中突然流露出一丝怒意。

    “万历四十四年,时任襄平府府君李夙无德无才,襄平府常有失魂之人出现。李夙于万历四十五年春,在我青松县青松岭上修建了这失云村,巧立名目将出现在襄平府各地的失魂者或是迁居或是抓捕至此,试图掩盖天怒。身为青松父母,我自是不肯与此獠同流合污,荼毒这些害了失魂症的可怜百姓。可我本该想到,此獠区区偏远之地的一府府君,若是朝中无人,如何敢不加掩饰的横征暴敛,却又屡查不黜?”

    “万历四十五年秋察,那御史天官还未到我青松县,便以鱼肉百姓收受贿赂之名将我监禁。因我乃同进士出身,择日赴京问审。我又何尝不知这只是个计谋,怕是我在赴京途中便会‘畏罪自尽’。”

    “为求保全性命,我便自请黜落,辞官不做,居于这失云村,自那以后再没下过这青松岭,只待了却残生。”

    “可笑这失云村,本该是失魂村,名字不过掩人耳目罢了。想我一县父母,领受皇恩,却无以为报。直至如今...已是万历五十四年了。”老者面色一苦,似有千般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连连叹息。

    许闲没说话,他大致理解了老者话里的意思。

    古封建王朝时代,尤其明清两朝,对一些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是非常重视的,当时的统治者认为这是“天人感应”的体现,是上天对于人间情况的感应和反馈。有天光,彩虹、或是珍奇宝物出现,则是“祥瑞”,是上天对统治者政绩的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