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火莲经



    寒风吹过,竹林一阵哗哗作响,萧若云施礼完毕也并不着急,只是耐心等候,过得一阵,原本紧闭的阁楼大门缓缓打开。

    “请进”,一声如山间清泉般清澈的声音自阁楼传来。

    萧若云进到阁楼内,四下一打量,见里面摆设也是极简,一张书桌,几张竹椅,一副古琴,倒是两个书柜占了大部分空间。

    此时一口香炉中几根熏香燃着,几缕青烟正冉冉飘起,书斋中透着若有若无的香气,颇能提神醒脑。

    段雪正坐在书桌后面,仿似一朵出水芙蓉般,没有半点烟火之气,只余清雅。手里的小狼毫正在不停的挥洒着,神情极为专注。

    萧若云在屋中站定,见到此时场景,倒是不好打断,只得负手而立,静静等待。直到段雪挥毫完毕,将毛笔搁在了笔架上,这才轻咳一声,拱手施了一礼,轻声道:“叨扰师姐了”。

    段雪一边低头打量着自己的画作,一边慢慢的将它收过一边,这才抬起头来,柳眉微皱,俏脸如霜,看了看他,声音几乎没有什么起伏,仍旧是有些冷冰冰的道:“倒谈不上叨扰,传道授业解惑本就是我辈份内之事,你有何不明之处,但凡是我能知晓,定然知无不言”。

    萧若云见她虽然仍旧是一副清冷的模样,但是说出的话倒是颇为热心,知她个性本就如此,乃是外冷内热之人,也就不做多想。

    “在下方从陈文夫子那里来,闻先生言道师姐精通上古彖文,不才对此颇有兴趣,故而特来请教”。说完施了一礼,走上前去,将先前那张抄写彖文的纸条双手一捧,颇为恭敬的放在了书桌上,又退回几步,仍旧回到了屋子正中,负手而立。

    段雪听说他想请教彖文,不由得愣了一下,因为这属于极为冷门的学问,且与科举正途无关,平日里书院学子甚少有学习的,没想到这个已经退学的学弟却生出了研习的兴趣。

    看了看他放在桌子上的那张纸条,只见一共三个上古彖文,第一个火字已经被解译出来,她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陈文夫子的笔迹。

    她拿起纸条端详了片刻,取过了刚才搁置一边的毛笔,在纸条后边的两个字边,笔走龙蛇唰唰写了两个字,接着将纸条放在书桌上向前一推。

    “火莲经?”,萧若云赶忙上前一步,看着段雪写下的另外两个行云流水、娟秀苍劲的字,微皱眉头轻轻读道。

    这三个字正是他从那本上古彖文的封面上摘录的,定然就是那本书的书名。

    原来那本上古传下来的书名为火莲经,只是不知道里面到底记载了什么?

    段雪见他皱着眉头独自沉思,也不打扰,直到片刻之后,看到他回过神来,这才继续开口道:“这类上古文字极为晦涩难懂,家祖和家父都曾耗费极大的精力研究破译,不过到如今也只是破译了千余字而已”。

    萧若云其实知道段雪此时是自谦了,只提了她的祖父和父亲,丝毫没有提她自己在这方面的建树。相信这破译的千余字里,定然也有她不少功劳,不然陈老夫子焉能如此推崇她。

    不过萧若云倒也识趣的没有多说,更加没有恭维,似段雪这样的性子,恐怕最厌恶的就是这些俗世的繁文缛节,索性不如直来直去的探讨学问,更能让她适应。

    于是又是施了一礼虚心求教道:“请问师姐,若在下想要研究此类学问,该找何种典籍?”

    “……这类学问非是科举正途,一般书院的学子罕有人问津。没想到你却有求学之心,真是颇为难得”,段雪盯着他看了片刻,不由点头鼓励道。想来能找到一个真心愿意研究这类晦涩难懂学问的人也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