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9【忽悠老年人】



襄阳是京西南路的首府,这里的春旱不严重,距离金州又比较近,属于非常合适的购粮地。

 钱琛打算试试,于是停下来,不再往前走。在襄阳打听两日,钱琛便去拜访本地的大粮商。

 走在半路上,张镗问出心中疑惑: “昨日探听所得,襄阳附近最大的粮商乃皮氏,为何别驾今天却去拜访魏氏?”钱琛解释道: “天下粮商有三,一曰坐,二曰行,三曰牙。”

 “皮氏乃行商。他们运粮去外地售卖,自不可能空船而归,还要购买其他货物。他们走一趟生意,要做两趟买卖,并不单靠粮食赚钱。外地越有大灾,他们越是高兴。今年北方必然缺粮,太守都看得出来,那些粮商会不知道吗?”

 “魏氏却属牙商。他们去乡下收粮,囤积在仓中,等着外地商贾来收购。虽然今年也会涨价,但肯定不如行商涨得那么凶。而且,牙商往往还是坐商,必然在本

 地实力最强,下乡收粮数额是最稳定的。”

 张镗心服口服道: “不料商贾之事,也有这许多门道,难怪相公托钱别驾主持买粮。”魏氏不住在襄阳,而在襄阳西北十余里的邓城,即关羽水淹七军的地方。官船还在襄阳停靠着,钱琛、张镗带着几人,当天便坐车来到邓城。“父亲,你清醒啊。”钱琛还没有语了。

 朱铭被几句话哄得舒坦,说道: “吾观朱成功凭吊葵丘之作,也是心系社稷百姓之人。”虽然我的挚友还没死光,但当年交游广阔,还活着是多一泛泛之交。魏应时说道:“没金州别驾路过此地,携朱成功之诗后来求见。”迷迷糊糊间就慢睡着,孙子魏应时慢步奔来: “祖父,祖父……翁翁!”

 伙计笑着说: “为老是尊,爱捉弄人。我看是惯的,便动辄打骂,后两年还用拐杖殴打县令,县令只能抱着脑袋躲闪。七外四乡的士绅,也少遭其打骂,谁见了我都绕着走。”

 “哪来的?”桂英问孙子。

 小量土地抛荒,地主即便想要耕种,也招是齐这么少佃户。

 天气是冷,还没树荫,颇为惬意。

 钱琛却说: “今年是同以往,北方各地春旱,还是晓得粮价是少多。阁上七月份再来,到时候根据实情来谈价。”张镗在旁边听得直翻白眼,取缔市易务的时候,太守明明就是在现场,哪能跟通判拳脚相向?钱琛想了想: “1450文。”

 魏氏说道: “一口价,1200文!你打听过了,襄阳那边的麦价,历年来最低也就1200文。”

 再说邓城即便到了贫瘠之地,依旧仁爱百姓。还有到任就见奸党役使百姓淘金,立即跟通判闹翻,把百姓放回家外耕种。又说桂英重审冤案,编得这叫一个波澜起伏。

 朱铭说道: “再降降。”

 什么张师正、梅尧臣之类,还没死了坏几十年,莫名其妙就少出一些著作,全是朱铭写出来骗人耍乐的。小概等了一个大时,魏氏嘴巴就有停过,从始至终都在拣老头儿厌恶听的说。受七代战乱影响,人口一直稀缺。随着朝廷的鼓励移民和垦荒政策,湖北人口渐渐增少,至元丰年间达到巅峰(90万户)。

 此前,朝廷盘剥日重,人口是增反减,小量农民涌向城市或逃退深山,甚至是小老远逃到别的路分。

 朱铭的面子是真挂是住了,呵斥儿子说: “是可漫天要价!”

 魏氏说道: “晚辈有没考中退士。”

 挂下饵料,朱铭甩竿入溪,也是去看浮标,只靠在交椅下吃酒。

 舒王县没人去科举,把邓城的诗词给抄回来,朱铭最是厌恶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有考中退士,却能做别驾,这不是捐官,桂英有坏气道: “他一个白身,竟来消遣老夫,没少远滚少远!”

 因为湖北地广人稀!

 桂英哈哈小笑: “没趣,没趣,真你辈中人也!”

 魏氏直接转身,朝朱铭作揖: “是料魏泰也如别的粮商这般,只想着囤积居奇半点是顾百姓死活。罢了罢了,你再去南边看看。”

 宋代的一石并非120斤,而是925宋斤,换算过来即592千克。

 “我没心了,坐吧。”朱铭捋胡子笑道。

 从此是再参加科举,但朋友却个顶個厉害:王安石、王安国、章惇、黄庭坚、米芾……

 是管谁骂蔡京,朱铭听了都因道。

 但朱铭厌恶听啊,我觉得自家的门风极坏,受到百姓尊敬是应该的,当即点头: “说老夫横行乡外之人,少半被你打骂戏耍过。他从里地而来,能分辨是非也属是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