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皇太极



关外,沈阳。

 这是后金的首都,坐落于浑河之畔,而浑河的名字,便诞生于万历年那场决定国运的萨尔浒会战。

 萨尔浒会战前,沈阳还是大明的沈阳卫,但大明在萨尔浒的惨败让大明失去了这里,继而是辽阳大营再到失去整个辽东。

 如今这片土地属于一个新兴政权、一个新国家。

 后金,亦或者称之为满洲国。

 今日是大衙门(也就是后来的大政殿,满洲国皇宫正殿)竣工的大日子,因而不单单是皇太极,八旗其他几位贝勒旗主也全部露了面。

 虽然是个好日子,不过皇太极等人的脸上都没有太多的喜悦之色,反而都显得有些凝重。

 受小冰河影响的岂能只是一个大明,辽东这地界受灾也很严重,沈阳作为后金国都,却也是盗匪遍地,处处混乱,这让皇太极很是头疼。

 以前女真各部没统一的时候,一旦受灾可以抢其他部落的物资来度过灾情,但现在他的后金国已经统一了整个辽东,整合了所有女真部,还能抢谁?

 总不能抢自己的老百姓吧。

 皇太极茫然四顾,发现自己能抢的只有三个选择:大明、朝鲜和蒙古察哈尔。

 一思及大明,皇太极就觉得头疼烦躁。

 袁崇焕简直就是属王八的,一个宁锦防线被袁崇焕经营的好似铁桶一般,根本攻不破,加上皮岛的毛文龙在辽南终日搞事,让皇太极压根无法集中全部力量进攻宁锦。

 阿敏站在不远处看到皇太极皱眉,便开口问了一句:“八弟,想啥呢。”

 一声八弟让皇太极更加不快。

 这阿敏仗着自己在军中威望益隆、军功卓著简直是无法无天,加之又是先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次子,平日里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每每呼自己都是八弟、老八之类,而且不分场合。

 没等皇太极说话,一个少年就站了出来,对着阿敏呵斥了一句:“二哥怎可如此无礼,大汗乃我后金国主......”

 “小十四,还没轮到你说话呢。”阿敏直接打断,目光不善:“我和八弟说话,你最好闭上嘴。”

 这阿敏口中的小十四便是多尔衮,少负英名,平日里很得皇太极喜爱。

 多尔衮动怒,刚欲开口就被皇太极止住:“好了,吵什么,都是自家兄弟。老二,你这个脾气也收敛些,对老十四他们这些弟弟平日里要多多关怀,别动不动就严词呵斥,再高的心气也让你骂没了,将来如何能成为大将军。”

 阿敏一脸不置可否的神情,嗯出一声来,显然并没有把皇太极的话放在心上。

 他确实有这个资格。

 皇太极这个汗位是他们八旗旗主公推出来的,并不是努尔哈赤传的,在现下的满洲国时期,大汗和旗主的政治地位平格,并不分主次。

 而他阿敏自幼随军,先后打过萨尔浒会战,灭乌拉部、叶赫部,统军先后攻克辽阳、沈阳,去年征朝鲜更是逼得朝鲜投降纳贡,在如今八旗旗主中的威望最高,他镶蓝旗的实力也丝毫不逊色皇太极的正黄旗。

 “范文程昨日又来催朕,言城中大饥,急需粮食,朕岂能不愁。”

 皇太极这里以朕自称,便是与大明分庭抗礼之意,他可不是努尔哈赤,只想着割据辽东同明廷相安无事、以期自保。

 在皇太极的心里,可是没少做着入主中原的梦。

 “这些文人就是矫情。”阿敏的话语中似乎对范文程很是不屑:“按我说,城中的汉人杀一半留一半,哪里还会闹饥荒。”

 皇太极一立目,冷喝一声:“胡说八道!”

 这范文程可是他的书房官,平日里没少给他出谋划策,很得皇太极倚重。

 阿敏嘟囔了一句,也没听清楚说的什么,皇太极也懒得再搭理,勉励了多尔衮几个幼弟一番后便离开。

 他现在得抓紧时间想办法来凑粮食。

 因为皇宫还没有完全建造好,因此皇太极暂时住在宫外,他的旗主府修得很是豪绰大气,内设文馆也就是秘书室,而范文程这个书房官就等同于大明早期的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

 范文程人高马大,生的很是强壮,看起来倒像是一个武将而非文官,不过却是正儿八经的官宦门第出身。

 其曾祖父范锐曾做过嘉靖朝兵部尚书,祖父范沈也是万历朝沈阳卫指挥同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