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三 鸿门夜宴



    重荻一直在用现代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去了解大唐的贵族,他发现大多数人都能和他同频。这说明大唐从他建立的那天起,他就有了包容的胸怀。这种广阔的胸怀和李家复杂的血统是分不开的。

    李世民的先祖是陇西的汉人,但是由于北魏在关陇的统治逐渐加深,汉人不得不逐渐鲜卑化,李氏的先祖也就从善如流的加入了鲜卑贵族的行列。

    就这样从李渊的父亲开始到李世民,祖孙三代人都保持着和鲜卑贵族通婚的优良传统。

    而通过三代的血统稀释,要说李家人还有多少汉人血脉,估计也就最多两成。所以自从李家坐了江山以后,血脉二字就很少提及,当然,给自己找了“老子”做祖先,算是李家最明显的向汉文化靠近的证明了。

    高士廉作为李世民的妻舅舅,本身也是皇室贵族出身,只不过是北齐高家的皇族,但是这老头厉害了,在纷乱的政治局势中一眼就看中了排行老二的李世民。

    高家的北齐江山本来就是篡权得来,在高欢死后,基本就陷入了再次篡权的恶性循环当中,兄弟相残,叔侄杀戮,北齐也就基本上完蛋在这上面了。要不然也不能在和宇文家的北周对抗中,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所以说为了权利的兄弟相残,这是流在老高家骨子的血液,这也就不奇怪高士廉才投靠李世民,就加入了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团队。这可是人家的家传手艺。

    现在高士廉又公然反对这次李世民提倡的变革,重荻估计将来的争斗是少不了的。

    重荻面对着高质行和李德奖这样的,一个老谋深算,一个冲锋快枪的默契组合,着实有点无奈。

    重荻对高大人说道:“今天我就当是李二公子酒醉失言,但是我也想说句自证清白的话。既然是魏相提出的奏疏,我想那就是有理有据的方案,这是宰相的职责所在,本就无可厚非,可是如今李二公子都能议论朝政,看来我大唐不光将星云集,治世之才也是比比皆是。不过在下不才,就想做个富贵闲人,无心参与朝政议论,望二位见谅。”

    重荻一番长篇大论,高李二人都有点没反应过来,一个十五岁少年,在这两个世家子弟的面前,毫无惧色且能侃侃而谈,而且还用言语相击,难怪能有那样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高县令是个官场老油条,一见重荻如此作派,也抓不住什么言语上的把柄,就赶紧说:“你们都是年轻人,以后在长安还要常来常往,今日之事说到底也是一场误会,二公子也是道听而来,栎阳伯虽是少年英才,但也有宰相度量,不如喝一杯酒,一笑了之如何。”

    这一看就是个拉偏架的,重荻就是在不了解内中缘由,酒到此处也明白了七八分。

    便央央的说道:“二公子如何说呀?”

    高县令赶紧给李德奖使了个眼色,李德奖不情愿的举了举手中的酒杯,算是给了高县令一个面子。

    重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坐回座上。重荻之所以没有扬长而去,是因为他还想看看,这位高大人是何方神圣,能让堂堂大唐军神之子为之当枪使。

    突然重荻心里一惊,回想起之前张晋所说,赵国公与申国公金殿争吵之事。那赵国公是长孙无忌,而申国公就是高士廉,这个县令也姓高,又是如此行事,难道是高家的什么人,或是高士廉的族亲。

    想到这里,重荻便想试探一下,开口问道:“县令大人姓高,祖上莫非是渤海望族?”

    渤海高氏,乃是高门大族,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就是渤海高氏。重荻这样一问,便知道这人与高士廉有无关系。古人从不敢辱没祖宗,只要是,便会承认,有时候不是也要硬往上靠一靠,就像李渊硬说“老子”是他家祖宗一样。所以重荻不怕听不到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