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祭拜后的思路



天刚蒙蒙亮,沈云君就被沈母叫醒,他是抗拒的。

夜里受到的惊吓即使是睡了一觉后醒来还是有轻微的后遗症。

脑袋疼的厉害,就像是有人拿着把大铁锤在敲他的头盖骨。

缓了缓神,他看向被邪异眼球依附的左手,回想起昨晚那不可思议的场景,至今还觉得恍然如梦。

看着与往常毫无差别的左手,他使劲晃动了下头,把那些糟糕的回忆暂时压下。

掀开被子起身下床,穿戴整齐后简单洗漱了一番,在洗漱台前驻足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两眼泛红、双目无神,带着淡淡的黑眼圈。

像是有人给他画了一层眼影。

这让沈云君不由得又想起如今深深刻在脑海内的那个小鬼。

那颗眼球…为什么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会联想到那颗眼球?

想不明白,但是有一点沈云君肯定,自己的精神出现问题了。

不论是因为受到的打击太大,亦或者是左手内那颗眼球搞得鬼,他都要想办法解决。

生活还得继续,他该跟随母亲出发了,今天是外曾祖母吊唁的日子。

中国的丧葬习俗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各地的风俗习惯大同小异。

古人迷信鬼神,迷善恶有报,信因果循环。

生死轮回,乃天命。

感恩行孝,来世福音;作恶多端,祸及子孙,然百善孝为先。

渐渐演变成如今的习俗。

为了悼念老人功德、祈祷先人来世幸福。

丧葬的流程大概分以下十二种:

1.病危通知:老人行将就木时,由负责照顾的人通知亲属来见最后一面,同时商讨送葬事宜。

2.儿女在侧:咽气之前,儿女最好在身旁,不止是为了见最后一面,同时也是方便老人交代后事,也就是所谓的遗嘱。

3.穿寿衣:穿单不穿双,穿双有人亡。嘴里放入拴有红绳的“噙口玉”,象征大富大贵,绳子另一端拴在寿衣的纽带上,接着用顷批扎上腿,防止诈尸。这里一定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在老人咽气之前穿上。这是有说法的,如果是在咽气之后穿的寿衣,就意味着是**走的,视为不孝。

4.报丧:老人去世后,立即给亲朋好友送信。农村则以敲锣,放鞭炮的形式来通知村里人。

5.倒头车:老人去世之后,要先给老人沐浴,然后穿上寿衣,最后抬到堂屋里,双脚朝里头朝外,床前摆上烧纸盆。

6.报庙:由子女捧着装有香、酒、纸钱的簸箕去庙里烧香祭祀给祖宗报信,告知祖先家里有先人去世的消息。

7.请执事:农村里一个相当于治丧委员会的组织,俗称“大班”。

8.吊纸: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对前来吊唁的人来说,与死者关系好的需要烧纸,孝子则要对对方表示感谢。

9.批榜:死者家中门侧挂命纸殃榜,男左女右。父亡,则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而母亡,则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内寝”。

10.拜奠:出殡前一天晚上和出殡当天早上二次拜奠。由丧者家属提供名单,大执安排顺序。

11.送殡:整个丧礼中最悲痛的场景,摔碎“孝盆子”后,整个送殡队伍出发,不断吹奏哀乐,送老人最后一程。

12.烧七:逝者葬礼完成后,每隔七天,子女都要烧纸钱祭拜,

直至七七四十九日。现在葬礼简化,一般只烧头七。

一路无话,或许是今天是个沉重的日子,又或者彼此之间都没有说话的心情。

沈云君同沈母来到外曾祖母家,在门口见到了近来对他照顾有加的舅祖父,一位退伍老兵。

五十几岁的年纪,脸上反而没有饱经风霜的沧桑感,看起来倒是细皮嫩肉。有些瘦弱,有着大多数中年男人的通病:秃顶。

见到沈云君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面部表情,只是老生常谈的问了一句:

“身体没哪里不适吧?”

但沈云君知道他心里是高兴的,他没有问“你怎么回来了?”这种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显然沈云君的到来并不让他惊讶,能回来最好,不回来也行。说难听点不是直系亲属。

他爷爷奶奶早到了,爸妈也在,他回不回来影响并不大。

舅祖父高兴是因为沈云君一个礼拜前回老家的时候不仅跟着他一起见了老人最后一面,即使在去世后也不忘回来送最后一程,不枉母亲常在他耳边叨唠自己这个外孙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