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上门求购-第2/6页



        “请问,有人在家吗?”

        没人回答,宋词再次敲了敲,环顾四周,发现旁边有个很精巧的铁铸铃铛,宋词扯着铃铛,敲了几下,很快就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来了,来了,是谁啊?”

        “请问是主人家吗?我有点事情想要询问。”

        随着铁门被打开,一位中年妇女出现在宋词眼前,身材微胖,容貌端庄,皮肤白嫩得似乎都能掐出水来,完全看不出农村妇人的模样。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家里能住这样房子的,肯定不会是以种田为生,一定是在外面另有生意。

        这似乎八闽这一带的传统,在外挣钱,回家盖房。

        落叶归根似乎烙印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八闽这一带保护得最为完整的。

        逢年过节、祭祖拜神,宗族观念等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传承。

        “请问你找谁?”

        妇人见到宋词模样,面容俊毅,一身正气的模样,稍微放松了些警惕。

        “阿姨,我想打听一下,此物是否被您家收藏。”

        宋词掏出一张纸,纸上正是凿光镜的造型,这是宋词手绘。

        事态紧急,他也不藏着掖着了,直奔主题,然后准备花钱把它购回。

        那中年妇女瞄了一眼纸上的图案,脸色随即微变,但是很快就敛去,直接说道:“没有,你找错人了。”

        说完回身就准备关上院门。

        宋词赶忙拦住,出言道:“阿姨,我不是什么歹人,我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

        铜镜作为日常用具,所以存世较多,品相完好者更是不计其数。

        而铜镜的价格,一看品相、二看纹饰、三看历史来源、四看尺寸和重量、五看提款和铭文。

        而凿光镜,虽经过徐妙生夫妻二人“洗炼”多年,有着种种神异,但是对普通人来说,也只不过是枚普通铜镜罢了。

        既没有提款和铭文,也没有历史来源。

        古镜除了品相完好,纹饰精美之外,没有多少称道的地方,这样的铜镜,价格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就连过去几年各大拍卖行所拍卖的明代铜镜,都没有上百万的。

        “我们家没这枚铜镜,你去别的地方找找。”妇人隔着院门向宋词道。

        “阿姨,我早已打听过了,此镜被你家收藏,我并非冒失前来,价格好商量,我是真心求购。”宋词好言好语地道。

        也不知道是宋词给人第一印象就很亲善,还是因为他语气和善,终于让那妇人松了口。

        “男人不在家,我做不得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