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技术的意义-第2/2页





    唐云回过神,视线重新聚焦到了刚刚说话的李秋金身上,这才发现熙熙攘攘的讨论声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下来,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自己,仿佛自己说的并不是意见,而是审判结果一般。

    “首先,找出抑制粉末化的雷银自燃的方法,目前可以尝试真空车间或者灌注阻燃气体两个思路。

    二是测试雷银粉末在高压力下制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粗坯,压力机有现成的,只不过所需压力值和相关参数需要大量的实验,压制的模具也需要专门设计定制,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第三则是预制工件烧结,这个是难点中的难点,煅烧炉的温度、燃烧剂种类、烧结时间、坯块的密度,无数种因素在这一步都能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这绝对是堪称绝望的一个难点。”

    唐云几眼就看完了众人几个小时头脑风暴的总结,相关实验的具体细节他只是匆匆扫过,幸好这个世界的研究员们早就习惯了穷举法,适应了研究的重复性,枯燥性,不然仅仅列出的几个验证试验过程,就能把前世的普通科研人员逼疯。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尽管他们的思路还比较局限,解决思路也不够天马行空,但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已经迈出了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很好,大家讨论出来的几条很不错……”

    唐云看着松了口气的在座众人,话音一转。

    “……但是!

    我们也要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多想一想,成为一个好奇和多怀疑的人。”

    看着再次提起精神的众人,唐云微笑的说着:

    “自燃也是燃烧,而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与点火源,为什么不换个思路去防止自燃?

    胚块的制备可以采用压力,那么有没有可能用增材技术达成同样的目的?

    胚块烧结后会不会尺寸发生改变?

    为改善粉末的成型性和可塑性,是否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帮助塑形?

    还有既然目的是让金属粉末烧结发生反应,那么除了煅烧炉,其他方式,比如激光,比如超高频电炉是不是也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我们现在假设的是烧结好的雷银制品可直接使用。但雷银还有自发热现象,或者对于某些尺寸要求精度高并且有高的硬度、耐磨性的制件,需不需要再经过一些处理?”

    唐云一口气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问蒙了,他们面面相觑,这两个小时高强度的思考,他们恨不得把天灵盖打开散散热,以为自己想的够新颖了,够全面了,结果领主大人随随便便的一说,就指出了诸多漏洞和不足之处,就仿佛大人已经知道了实际研究过程中会发生的问题,以及这个技术未来的发展情况。

    之前神游天外的样子根本就不是没听懂而走神,而是你们在座都是垃圾的无奈之举!

    唐云看着肃然起敬而又眼神炙热的一干人等,留下了几句勉励的话,抽身而去。

    装完了赶紧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