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李绩出手-第2/4页



    武怀玉对这些信鸽还真是很满意,从幽州到长安,就算好天气时,也得起码七天才能传信到长安,可如果用飞奴,顶多两天,甚至一天斗就能到。

    “其实我家虽对棉花轧花纺织做了点研究,搞了点工具,但也不值那么多。”怀玉道。

    李家在河南山东河东河北拥有大量田地,而且他们家也种了许多棉花,也纺织棉布,在大唐的白叠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要说,武家现在的棉花种的很少,但是这技术却已经是最先进的了,李弼跑来想要武家的这最新的棉纺技术,很唐突。

    这讨价还价,买家李弼在不断加价,卖家武怀玉却在主动的减。

    武家棉织四个基本工序,轧、弹、纺、织,分工明确,纺织工具一直在持续研发改良,其效率可以说远超高昌国,更别说现在国内少量种棉花的范阳卢氏,离狐李家等了。

    最后李弼说了,“少保也别再推辞,咱就还是开始那个数,八千亩地,关中一千亩、陇右一千亩、朔方、河东各一千亩,河南河北淮南江南各一千亩,如何,八个大庄子,经营种植也方便,”

    “三娘挺不容易的,如今能从峨嵋回来,我们全家上下都不希望她再回去,我看你们也是郎有情妾有意,不如就······”

    “要是嫌太散,那就河南河北各四千亩。”

    “若能得到武家这技艺,我家打算明年先种上十万亩棉花,”

    李客师号为鸟贼,这方面他是真正行家。

    当然,信鸽也会有老鹰、敌军等拦截的可能,所以一次多放几只,更有保证。

    一万亩田来买武家的棉纺技术,其实只是幌子,李家虽种棉花,但也只是一点产业。

    他就有许多鸽奴和鸽子,

    “一万亩一亩不能少,要是嫌少,我再加两千亩。”

    偏他又特别年轻,也就比皇帝大几岁而已,他不想落得跟罗艺杜伏威等一样下场,也只能是想办法积极靠拢了,甚至得跟秦琼武怀玉李靖他们拉近点关系。

    “真不值那么多,也没啥技术的。”

    还望武二郎能给个面子。

    如今虽说赐国姓列属籍姓李了,但李绩家那也是迅速壮大,远超祖上的兴盛。

    甚至现在武家还在研究兽锭纺车,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大轮、一个小轮、一根长杆和多个小锭组成,通过牛马等牲畜拉动大轮带动小轮旋转,从而使长杆上下摆动,带动小锭上的棉花捻成线。

    李弼说李家非常想要武家的新技术,这个技术值一万亩地价,他们真诚想要买这个技术。

    这几年李绩虽说官爵不怎么动了,但李家的财富田地却还在迅猛扩张。

    要是棉花用的多,大力搞棉纺,有武家的新机子,李家的棉枋产业确实大有可为,毕竟李家可是大地主,田地比武怀玉可多多了,占地几千顷,八百顷地的武怀玉拍马不及。

    武怀玉的女儿已经许给李客师的孙子,何况怀玉还是李靖的学生。

    八千亩田,很有诚意。

    “那要么以后武少保家棉纺技术再有改良时,也一并传授我家,就算我们李家占少保些便宜了。”

    但这种信鸽却很厉害了,带在军中,不管白天黑夜放飞,便能迅速飞回,一个时辰能飞二百里,一天轻松上千里,这可是再快的快马都比不上的,而且不受地形道路等限制。

    李绩家出身于高平徐氏北祖上房,隋末迁居滑州,其祖上也是世代官宦,只是后来北齐灭亡,徐家也遭受涉及,家道衰弱,但仍是地方首富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