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义儿李克用-第2/4页



    怀玉呵呵一笑。

    突地稽老了是真,但说他想回扶余那不可能的,因为扶余那是高句丽在辽东边防的重要大城,怎么可能让他们回去,除非他们是愿意去归附高句丽人。

    自大唐开国之初,对于隋朝大敌高句丽,就一直采取的安抚政策,而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虽然扛住了隋朝数次进攻,但自己也是元气大伤。

    他们对大唐表露的善意,是立马接受册封,遣使朝贡,确立了宗藩关系,一改以前对隋朝那桀骜不驯的态度。

    武德年间,那是年年朝贡,十分恭顺。

    两国基本上以辽河为界,互不侵犯。

    不过在武德七年,大唐对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都册封其国王为郡王、都督等官爵后,发生了点微妙变化。

    高句丽开始阻塞百济和新罗往大唐朝贡的道路,并开始对他们发动进攻。新罗百济向大唐求援,朝廷派使调和,这引的高句丽对大唐插手的不满,他们早把半岛视做自己的后院,近年双方关系有所降温。

    但基本上还能保持边境的安稳。

    突地稽这时与其说是想落叶归根,率部回扶余,倒不如他是想试探下朝廷的态度,他是想回辽西。

    此时的辽西,朝廷设立了营州。

    隋朝时,突地稽曾是辽西郡太守,不过这个辽西郡其实不大,并不是整个辽西地区。

    杨广曾经在辽西地区先后设立了柳城郡、燕郡和辽东郡,后来还在燕郡下设辽西郡,就是安置突地稽部的。

    大概位置就是在锦州东面的凌海一带,当时燕郡治所在义县,锦州是泸河镇,柳城郡治就是在朝阳。

    后来大唐把燕郡改成燕州,燕郡、辽西合并,授突地稽为总管,但后来又把他们迁入关中安置到了幽州昌平一带。

    昌平这里的燕州,空间有限,突地稽想回到辽河西、白狼水东岸一带,自然是看中这里安稳多年,这块地方更大,更有利于他们部族发展。

    在桃山这里,说实话,处处受到监管,地盘也有限,很难有什么长远发展,甚至继续呆下去,他们这些粟末水部族,可能就要完全被同化了。

    很有可能,哪天朝廷直接就取消燕州,将他们并入幽州,他们也被朝廷编户齐民,    武德九年李渊已经授王铣为燕州刺史接替突地稽,让突地稽致仕,并没有让他们世袭之意,只是后来王铣参与李瑷谋反被杀,李世民再授突地稽为燕州刺史。

    这种结果并不是突地稽他们想要的,他们更想要的是部落自治,甚至是能有一块真正自己的地盘。

    “我大唐这些年没空理会高句丽,他们休养生息了十余年,现在又有些蠢蠢欲动,不仅对新罗百济大动干戈,而且在辽河东岸,也是在不断修筑山城、堡垒并驻兵屯田,

    蓍国公为我大唐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忠心耿耿,如今年迈,更应当在燕州安享晚年,此时要是带着部众东迁,别说他们去不了扶余,就算回辽西郡故地,只怕也不会有安稳日子。”

    卫孝节直言,“少保何不直接把这些跟突地稽明言?”

    武怀玉心说我当然会跟他明言,但他还在摸突地稽的老底,当年内附的粟末水八部几千户,如今还有多少人口?    兵马多少,披甲者有多少?    这些都是要先摸清楚的,哪怕皇帝有旨要加封赐姓,但武怀玉既然是幽州都督,就得先把这些都弄清楚。

    本来还想再晾一晾,可既然突地稽都追到这来了,卫孝节又帮忙说话,也不好再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