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公报私仇



    却说唐祚已移,正朔复改,不过也有四镇仍奉唐朝正朔,且移檄讨梁。看官道是哪四镇?就是前文所说的晋、吴、岐、蜀。小子略述来历如下:

    晋国即河东,由李克用占据。李克用官拜河东节度使,加封晋王。

    李克用曾与阿保机约为兄弟,共举兵击梁,临别时赠遗甚厚,阿保机亦酬马千匹。不意梁既篡唐,阿保机竟背盟食言,使人献上名马貂皮求给封册。朱温令他翦灭晋阳方给封册,许为甥舅国。

    李克用与阿保机结为兄弟,阿保机呼朱温为舅,李克用不是也比朱温小了一辈吗?李克用得此消息,自然引为大恨。

    吴国即淮南,由庐州人杨行密占据。杨行密年轻时做强盗,后来入伍参军,乘乱占据庐州,因为平乱有功,官拜淮南节度使,晋封吴王。唐哀帝时杨行密去世,由其子杨渥袭封。

    岐国即凤翔,由深州人李茂贞占据。李茂贞本姓宋,因为讨黄巢有功,改赐国姓,官拜凤翔节度使,累封至岐王。

    蜀国即西川,由许州人王建占据。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长得隆眉宽额,相貌伟然,少年时为无赖,以偷牛和贩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时期投效唐朝军队,隶属忠武军。有次讨伐黄巢起义军力战马毙,剖之得一小蛇于马腹,从此十分自负。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护驾,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唐僖宗封他为西川节度使。

    除了这四个小国家以外,还有势力最大的吴越、湖南、荆南、福建、岭南五股地方势力,朱温称帝后,这些藩镇相继表示臣服。

    第一个表示臣服的是武安节度使马殷,马殷曾经是孙儒手下的部将。孙儒战死后,马殷与同党刘建锋逃到洪州。刘建锋占据湖南,被部下所杀,众人推举马殷为首领。马殷对朱温称帝相当支持,朱温封其为楚王。

    第二个是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刘隐的祖父刘安仁在南海经商,父亲刘谦做过封州刺史兼贺江镇遏使。刘谦死后,刘隐得以继位。岭南节度使徐彦若举荐刘隐任节度副使。徐彦若死后,刘隐贿赂朱温,于是做了节度使。

    刘隐的辖区大致在岭南一带,在当时来说这个地区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口也不是很多,唯一一个亮点就是这里有广州这个世界第一大港,具有海贸之便,经济条件比较好,曾转战了大半个中国的黄巢就是在这里起家的。刘隐和马殷一样,都是朱温的强烈支持者,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后来改南平王。

    第三个就是占据两浙之地的越王钱镠,朱温和钱镠的关系一直比较和睦,这要归功于淮南的杨行密,因为他和杨行密一直不对付,而朱温也和杨行密不对付,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钱镠和朱温相处得很融洽。

    朱温称帝后特地派使者到杭州,将钱镠封为吴越王,钱镠也派人向朱温表示臣服。钱镠使者到来时朱温就问:“钱公生平有甚喜好啊?”使者回答:“平生所好唯玉带、名马。”朱温听后开怀大笑道:“真英雄耳!”立即命人取来玉带一匣,良马十匹,交使者带回赠与钱镠。

    第四个是福建的琅琊王王审知,王审知的兄长王潮曾经做过县史,由福建观察使陈岩举荐,任泉州刺史。王潮死后,由王审知继任,后来升为节度使,加封琅琊王。由于福建和中原的通道被淮南杨行密阻隔,只能选择海路来朝,当时的造船水平不高,再加上海上风高浪大,王审知派出的十个人死了八个,所以很久才到达中原,朱温封他为闽王。

    第五个是陕州人高季昌。高季昌小时候在汴州富豪李让家里做家僮。朱温镇守汴州后,收李让为义子,改名朱友让;高季昌又被朱友让收为义子,因此高季昌应该叫朱温爷爷.孙子当然愿意为爷爷效力,朱温封他为荆南节度使兼同平章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