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宗继位



    却说唐太宗的嫡长子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命名为李承乾,这个名字饱含着父亲的期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登上皇位后,就册立年仅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成年后的李承乾因为有腿疾成了瘸子,在封建王朝是非常讲究面相体态的,一般容貌或者身体有缺陷的话,是很难登上皇位的。

    同母弟魏王李泰体魄健全,学识渊博,聪敏过人,是太子位的有力竞争者。李承乾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试图刺杀李泰。他心中的魔念愈演愈烈,后来竟然想刺杀父皇。有其父必有其子,唐太宗当年弑兄杀弟,他就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事情败露后李承乾被废。唐太宗心里的天平顺理成章地倾向了李泰。李泰趁热打铁,对父皇说如果自己继承皇位的话,将来会杀死儿子传位给九弟李治。唐太宗幡然醒悟:杀死儿子传位给弟弟,这明显有悖常理。

    唐太宗把目光投向了晋王李治。这个忠厚仁孝的孩子曾经为自己吸过脓。只有他这样的人品才能继承皇位,才能保全自己的兄弟。作为年老的父亲,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就这样李治后来居上,被立为太子。

    李治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时候,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让他划在纸上,李治在纸角上画出来的竟然是个“敕”字(唐朝的敕代表诏令)。李世民叫人把纸烧了,而且命令不许外传。

    一日太宗退朝入内,忽觉头晕目眩支持不住,于是卧到龙床休养精神。第二天唐太宗传出诏旨,命皇太子听政金液门。太子听政已毕入内请安。这时武媚娘侍立榻旁,见太子进来便轻移玉步向他行礼。太子留神一瞧,见她眉含秋水,脸若朝霞,光可鉴影,笑足倾城,身材袅娜,模样轻柔。武媚娘口中呼出“殿下”二字,早把太子的魂灵勾引了去。及媚娘礼毕回身,李治按定心神想道:“父皇年过半百病入膏肓,这等尤物却陪着他,真是可惜。”一面想一面走到太宗榻前问疾。太宗道:“我服方士丹药无效,如今筋力衰颓,看来不能久存了。”太子道:“陛下稍稍违和,但教服药数剂自可复原,何必过虑?”太宗道:“我自弱冠典兵,经过数百战才造成这个基业,目今四海承平,死亦何恨。”太子默然不答。太宗又说了数语,太子即退。

    自此以后,太子心目中时时记着这位武媚娘。可巧太宗一病两月,太子按日入侍,时常与媚娘相晤,媚娘知情识趣,仗着两道柳眉一双凤目,去勾挑那东宫殿下。太子支撑不住,也不管青天白日,当下便来到侧室与媚娘兴云布雨,心里只盼望太宗早死。

    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继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等嫔妃被送到感业寺里当尼姑。一开始武氏一心念佛,无奈春花秋月处处恼人,良夜孤衾时时惹恨,她哪里禁受得起?只好寻些野味聊作充饥。凑巧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两寺同饮一井水。白马寺有个和尚名叫冯小宝,生得身材魁梧,相貌英俊。

    一天武媚娘和冯小宝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动水,正在为难。这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也来井台挑水,就帮助武媚娘打好了水,还挑着送到感业寺的大门口,然后自己再去挑水,二人就此相识,武媚娘很喜欢他。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冯小宝半路出家当然戒不掉。有一天冯小宝又来井台挑水,有一只山鸡口渴,落在井沿上找水喝。冯小宝一扁担打死山鸡,然后到树林子里捡了一堆柴火,一个人烤山鸡吃。

    偏巧武媚娘也来挑水。可是井台上只见水桶不见人。这时顺风刮过来一股烤肉的香味儿。武媚娘身不由己地朝小树林走去。

    武媚娘见冯小宝正在火上烤肉,就向冯小宝要了一个鸡大腿,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