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包拯与狄青



包拯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祖父是平民,父亲是进士,在朝做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是世交关系。因为有父亲这一层世交关系,所以包拯与文彦博后来亲上加亲,结为亲家。

 包拯28岁考取进士,他为人品行端正,愿意为老百姓发声,深受老百姓喜欢,许多人沉冤得雪。包拯第一次成亲,娶了李家的女儿。李氏长得漂亮,性情却不怎么好,喜欢无事生非找他吵闹,折腾得包拯烦躁不已。

 后来李氏生病去世,包拯又娶了一个姓董的女人做继室,董氏温柔贤淑,包拯极其满意。

 董氏过门后生了两个女儿,可是没能生出儿子。包拯有些心急。董氏劝包拯从外面买一个丫鬟做妾,包拯犹豫了一会儿就答应了。

 于是包拯就买了个丫鬟,连续两年她的肚子都没有动静,董氏却又怀孕了,这回生了个儿子,取名包繶。小妾嫉妒董氏出言不逊,被包拯赶了出去。包拯精心培养这个儿子,包繶也很争气,长大以后做了太常寺太祝。

 包拯为包繶娶了崔氏做媳妇,但是包繶结婚6年后就去世了。包拯悲痛欲绝,自己已经老了,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来宋仁宗问包拯该立谁做太子时,包拯说:我自己60多岁了,也没有儿子,怎么会考虑您的事呢!

 就这样包拯天天长吁短叹,为自己没有儿子发愁。63岁那年,包拯生了一场大病,他把守寡的儿媳崔氏叫过来,吩咐她好好料理家中的事。没想到儿媳偷偷告诉他一个消息:其实您有儿子。

 包拯一听不肯相信,儿媳却牵了一个孩子过来,果然与包拯长得很像。原来那个丫鬟被赶出去时已经怀孕,生下了这个孩子偷偷抚养。崔氏知道把他接了回来,包拯为儿子取名包诞。

 中国古代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这样的大人物也怕自己无后,这与当时的封建文化和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却说包拯上任后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有一农人至县衙,说他家耕牛的舌头被人割走了,请求捉拿罪犯。割牛舌并无财利可图,包拯推断此事肯定是仇家所为,于是叫农人回家把牛杀掉卖肉。宋代宰杀耕牛是犯法的,果然,牛主人杀牛后,很快有人前来揭发。包拯当即喝问对方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那人见自己的伎俩已被识破,不由得十分惊服。疑案遂破。

 天长县有个富翁姓张,妻房已丧,没有孩儿,止生一女,招得个女婿。那张老年纪已过六十,因此把田产都交给女婿,并做一家赖其奉养。女儿女婿开始还也假意奉承,承颜顺旨,不想以后渐渐疏懒,老大不堪。张老自想道:‘女儿落地便是人家的人,我年纪虽老,精力未衰,何不娶个偏房?倘或生得一个男儿,也是张门后代。于是又央媒娶了个鲁氏之女,年方二八。成婚未久,果然身怀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张老十分欢喜,亲威之间都来庆贺。惟有女儿女婿暗暗烦恼。张老随将儿子取名一飞,众人皆称他为张一郎。

 又过了二年,张老患病沉重不起,危急之际写下遗书二纸,将一纸付与鲁氏道:我只为女婿女儿不孝,故娶你做个偏房。天可怜见生得此子,本待把家私都给你们,争奈他年纪幼小,你又是个女人,不能支持门户,不得不与女婿管理。我若明说他年要归我儿,又怕他暗生毒计加害你们。我这遗书中暗藏哑谜,你可紧紧收藏。待我儿成人之日再去告理。倘遇着廉明官府自有主张。鲁氏依言收藏过了。张老便叫人请女儿女婿来,嘱咐了儿句,就把一纸遗书与他,女婿接过一看,上面写道:张一非我子也,家财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占。女婿看过大喜,就交付浑家收讫。张老数日之后病重而死,那女婿殡葬丈人已毕,道是家财尽是他的,夫妻两口洋洋得意。鲁氏母子另外赁间房子居住。

 却说鲁氏抚养儿子,渐渐长成。因忆张老遗言,带了遗书当官告诉。包拯问她有何凭据。鲁氏掏出遗书,只见上面写着:张一非,我子也,家财尽与。我婿外人,不得争占!’包拯问孩子到底叫张一还是叫张一飞。鲁氏和女婿都说叫张一飞。包拯于是对女婿说:家财都是你舅子的。你道你岳父怎么把‘飞’字写做‘非’字?只恐你舅子年幼被你谋害,故此用这机关。如今被我识破,再有何说?当下举笔把家财都判还张一飞,众人拱服而散。后人有时赞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