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潘阆与张洎



却说潘阆为人疏狂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讲堂巷开药铺。太平兴国七年(982),卢多逊为相时图谋立秦王赵廷美为帝,潘阆参预其谋。后卢多逊和秦王事败,潘阆受株连而遭追捕。潘阆假扮僧人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在一座小庙中暂且安身。之所以选择小庙,是因为大庙诸如灵隐寺香火鼎盛,达官贵族乃至皇亲国戚经常到灵隐寺上香拜佛,不利于隐藏身份。外面的风声不那么紧了,潘阆就晒了一首诗,这首诗彻底打破了小庙的平静。全体和尚集体告状,要求方丈把他逐出山门,净化空气以正视听。

 潘阆写的什么诗呢?其中两句这样写道:

 散拽禅师来蹴踘,

 乱拖游女上秋千。

 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春天里那个百花香,浪里个浪里个浪里个浪,拉着和尚们一起踢足球,然后把正在游春的小姑娘们拖到秋千上推高高。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笑。写了就写了,潘阆却把这首诗晒在了和尚们每天做功课的钟楼上,想不看都不行。和尚们看后是抗议抗议严重抗议,要求把潘阆这个害群之马清除出和尚队伍。

 方丈从善如流给潘阆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即带上随身物品离开小庙。潘阆带着轻狂嘴贱的本性回到家乡。

 那时候宋真宗刚刚继位,新君即位自然是仁治天下,潘阆被安排到地方部队做文职工作。潘阆写诗表示感谢:

 微躯不杀谢天恩,

 容养疏慵世未闻。

 昔日已为闲助教,

 今朝又作散参军。

 高吟瘦马冲残雪,

 远看孤鸿入断云。

 到任也应无别事,

 愿将清俸买香焚。

 潘阆的诗写得不错,宋真宗竟然没有杀他。

 张洎(934997年),字师黯,一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草庵沿河村)人。

 张洎考上南唐公务员的时候,张佖已经在领导岗位身居要职。新人拜帖时,张洎称张佖叔公,叔公也就是爷爷。

 张佖对这位来自故乡的孙子很关注,很快,这份关注督促张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寂寂无名到万人瞩目。量变的结果是质变,张洎和张佖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和同事说起张佖,张洎说那是俺叔。去掉一个公字,张洎由孙子变成了侄儿,张洎心里话:我家的叔叔数不清,张佖我有点认不清。

 张洎做了处长后,又说和张佖只是同学。地位变了,辈分也变了,张佖自然不敢以爷爷和叔叔自居。

 张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善于总结长于归纳,公文和散文词赋写得一样漂亮。

 南唐归降已经进入到日程细节的进程之中,他还在后主李煜身边创作十篇诗作,内容多是对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忧惧,对宋太祖强势的畏惧。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张洎却是仇恨一个人拉黑一座城,他在诗里吐槽开封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就要刮半年,风刮起来是黄沙荡荡遮天蔽日。吃馍馍不熟因为里边全是沙子,喝水水不开里面是半碗沙子。

 张洎和陈乔是李煜的左臂右膀正副宰相,北宋的军队来到金陵,张洎和陈乔向李煜递交血书:生是南唐人死是南唐鬼,誓与后主南唐共存亡。

 最后时刻,陈乔挥剑自刎。李煜吓坏了,他一把抓住陈乔的手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爱卿和我一起去开封吧。

 陈乔像影视中的英雄一样坚持把话说完:我死了方可保证陛下无事,若北宋怪罪下来,陛下就说是我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多大的锅我老陈一个人背,但求后主无恙。

 陈乔无比忠诚和眷恋地看了李煜一眼,又无比艰难地转头看着张洎,心里是没有说出口的台词:说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同死呢?怎么变卦了?

 张洎低着头不敢看陈乔,陈乔一会儿溘然长逝。李煜知道他们的约定,问张洎:你是和陈乔一路同行还是另有打算?

 张洎说如果我死了,陛下到了开封谁站出来替你说话?舍我其谁!李煜和张洎随着凯旋的大军来到开封,宋太祖狠狠批评李煜磨磨蹭蹭不接受历史和命运的安排,封他为违命侯。

 又斥责张洎认不清形势看不清方向,怂恿挑唆李煜顽抗到底,说着把一个蜡丸掷到张洎身边。张洎打开一看是自己在宫里写给守城将士的慰问信,信中号召全军将士坚持到底,与南唐共存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