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海上牢牛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老话有言古有苍梧,今有蓬莱,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东海仙山”的记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仙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东巡访仙求药、祈求长生不老的地方,是蓬莱神仙文化的源头。

    王嘉在《拾遗记》中说:"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州也。"

    《史记》记"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引风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太平广记·神仙》:"蜀女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至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真良师也。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飞仙无以到。

    距离“东海三仙山”最近的,就是清朝时期了,颐和园的建筑中采取了"一池三山"的理水传统,湖中凤凰墩、治镜阁、藻鉴堂等岛屿,分别象征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等海上三仙山。其中藻鉴堂位于昆明湖最南端水域中,它与治镜阁,南湖岛鼎足而立,寓意"海上三仙山"。

    …………

    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属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自古以来,人们能见到死人诈尸,能看到阴兵借道,能听到葬岗飘鬼音,甚至能亲身体会到被孤魂野鬼包围的毛骨悚然景象,可是又有谁,能见过神仙降临?能看过神仙显灵?

    这个世界。

    终究是一个阴阳循环的“生死”世界。

    灵异一行有句老话;

    生之尽头是死,死之尽头为生。

    世间也只能存在生物与死物,生物自然是指各种“鲜活”生命,死物是“鬼血阴脉”的特殊形态生命体,世上能有万般游荡的亡灵阴魂,却不会有什么天上神仙!

    能飘在天上的“神仙”!

    蜕去面具与外皮,看清本质,也只是一些鬼修道行高深的死物罢了!

    所谓的“仙山”!

    也只是众生一种希冀愿望,希望能长生不老的祈求,当然,历史在进步,到了这个文明年代,会信奉那些“神仙”的人少之又少了!

    海域上。

    月明星稀的夜色下,我独自踏浪奔走了三个时辰,期间,起码碰到了上千个孤魂野鬼,鬼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强大的海中鱼类死物。

    死后怨念不散,继续在大海中驰骋。

    这些鬼鱼。

    除了变化无穷的气候,嗜血凶残的鬼鱼,也是造成海上事故的原因,一旦有船只毁坏在海中,夜幕降临后,活物的气息随夜风飘出去,无数孤僻而又贪婪的鬼鱼,会成群结队,会争先恐后冲上船只杀虐。

    “哗啦啦……”

    “嗷呜啊……”

    ……

    前方波光粼粼的幽色海域,突然水浪滔天,让人头皮发麻的凄厉怪音,随着一股股夜风刮动过来,扫视过去,就见一道道骇浪翻滚之上,穿梭着一头头锯齿獠牙的庞然大物,它们就如水中幽灵,速度奇快无比。

    有一些脑袋上,闪烁着粼粼幽火。

    尤其是体型最大的一个巨影,眸光碧绿,体覆红鳞,脖颈处,往左右延伸着两片形似“骨鳞”的鱼鳍,怪异大鳍煽动时,搅动无边动荡。

    场面虽然混乱不堪。

    不过我很快看出了端倪,这一群凶残鬼鱼怪,正在围杀一头海中生物。

    大自然的弱肉强食法则。

    我并没有去管,远离那处猩血染海地带,继续朝“妖祟山”走去,海上的“妖山”,在我看来,那应该是一群“海怪”聚集地,毕竟岁月以来,海中生物诞生的时间,远远超过陆地上的生物。

    “轰隆隆!”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平静的海面再一次掀起数丈骇浪,由远及近,一排又一拍拍打而来,浪花四溅中,一头凶悍黑色生物隐迹其中,迅猛如雷,跟随着海浪急剧冲来,它虽然隐没了戾眸,不过两排锋利瘆人的獠牙怪齿,在溅起的白色水浪中还是很显眼。

    我几步后撤,拉开百米方位。

    洞穿虚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