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反其道而行



    听了曹宪的的话,袁熙心道确实是这样,要不是朗朗上口加上字词简单,这种民谣很难流传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曹宪又道:“公子外出屯田的这一个月,陆续有几个工匠拿着改进的耕犁图纸过来。”

    “吴昭姐姐和几个官员看过后,觉得其中两个最有可能的,让工匠回去做实物,皆都给了赏赐。”

    “不过工匠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还有很多问题,于是来回修改了数次图纸,到现在还没有做出实物。”

    “不过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袁熙心道技术改进果然没有那么简单,自己只是提出一个构想,而想要做成实物,中间所需要的环节波折不少啊。

    他的想法很简单,如何把直辕犁改进成曲辕犁。

    前世的时候他没与耕过地,对曲辕犁的原理不是很了解。

    只知道犁头能转动,可以能左右转,也可以上下调整角度,从而在耕种时不仅能节省力量,还有有助于深耕。

    但是落实到实际制作上,工匠们就要大费周章了。

    直辕犁仅仅需要一些木条钉起来,在犁头上包上一层铁皮就行了,一个木匠几乎就可以独立完成。

    但曲辕犁就不一样了,不仅曲辕处理不易,几个连接处都需要用到铁制部件连接。

    因为活动的部件磨损也更快,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袁熙只记得曲辕犁有十几个部件,但却完全不清楚各个部件的作用,

    看似简单,却需要木匠铁匠改进配合,才能做出合乎预想的成品。

    曲辕犁从雏形构想到实现,后世是在几百年间慢慢形成的,如今从头开始制作,当然不会那么顺利。

    袁熙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有一丝丝挫折感。

    太慢了!

    要是平时也就罢了,但这几年是他争分夺秒的时机,这次春耕没用上的话,只能等秋种了,还好现在处处都是良田沃土,倒是影响不大。

    不过曹宪随后说,另外一个构想,倒是已经初见雏形。

    筒车。

    袁熙听了面有喜色,这筒车虽然颇为耗费材料,但胜在原理简单,且不需要人力,这对于劳力紧缺的地区来说,是相当合适的。

    所谓筒车,就是一种灌溉器具,呈现车轮状,每一根辐条上都挂着一根竹筒,可以将水提到高处。

    将其放在湍急的河水旁,借助水流的力量转动木轮,在最高点处竹筒倾倒到旁边的水槽中,再流入农田。

    筒车第一眼看上去,有些华而不实,但其实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其一是完全不需要人力挑水,便可自动灌溉。

    其二更加关键,不需要大规模改变地形地貌。

    若要从河中取水,不用人力挑的话,便要开挖沟渠,从河中引水过来。

    如果这样做,很容易影响下流水路,且在洪涝河水泛滥时,容易冲淹农田。

    有了筒车取水,便可以大大减少开挖沟渠的数量和宽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河岸更加牢度,防止河水泛滥,保证粮食的稳定收成。

    如今袁熙只需要在每相隔数里的地方开挖沟渠,用以灌溉离河流最远地方的农田,便能将河岸两边数十里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曹宪扭动了一下身子,说道:“前些日子,因为开挖沟渠之事,麴将军和太史将军都派人送信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