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骗城计划



守城的八旗军都是正儿八经的满八旗,个个都会说满语、写满文。易小龙从俘虏中挑出了一名,并以他在城中的妻儿做要挟,让他们给义军办事。

易小龙想让义军伪装成押送俘虏的队伍,然后趁机骗取宁古塔城,但这就得需要一名会说满语的人与守军交涉。

这名八旗俘虏叫做莫尔根,碍于城内有自己的妻儿,只好答应了易小龙的要求。

视察完了汪清县,易小龙便将县衙中粮草带走一大半,银子全部带走,留下五百义军守卫汪清县。

而那群八旗俘虏则被发配到了矿场劳作,易小龙特别强调了他们不是奴隶,规定以后若是干得好便可提拔进军中效力,俘虏们个个兴高采烈,感谢易小龙的宽宏大量。

要知道古代是会杀俘虏的,而易小龙不仅没将他们处死,反而给他们吃饭、给他们活干,最主要还不是把他们当奴隶对待,这是很少见的。

接着把他们连同尸体的衣服扒下来,让城内妇女连夜将其洗干净,再分发给三百名义军将士穿。

时间不知不觉间便过去了三日,李拾壹也剿匪回来了。

三百名义军装扮成八旗兵的模样,易小龙便是这“八旗军”的一员。

后面还押解着一千多名“贼寇俘虏”,而剩下的三千人则由李拾壹率领,跟在队伍后方。

得亏众人没有将脑袋后面的辫子剪掉,不然今天可就麻烦了,毕竟在这个留头不留发的社会里,脑袋秃着不是和尚那便是反贼了。

但事实上易小龙的老家云南其实都还保留着明朝的发髻,真正开始推广西南汉人少民剃发易服,那是雍正开始实行的西南改土归流,乾隆大屠杀西南彻底完成西南剃发易服。

虽然吴三桂所率领的汉八旗攻下云南后,对城市县城实行剃发易服,但却管不了山区农村,要知道这些地方原本都归土司管,朝廷都难以插手,更别提军阀吴三桂了。

为了安全起见,易小龙要求汪清县内的俘虏和官差都要剪辫子,这样一来大家就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了,他们也就不敢趁义军不在然后开城投降。

易小龙这才命令大军开拔。

事实上义军是直接绕开了宁古塔,攻取了南面的汪清县,属于是战略布局,用威虎山和汪清县将宁古塔包围住。

而宁古塔那边早已收到汪清县送来的邀功信,早早在城内等候,时任宁古塔副都统、黑龙江将军的萨布素则奉命接收俘虏。

易小龙一行人来到了宁古塔城下,只见宁古塔大门紧闭,唯有一人站于门口,正是萨布素。

历史上的萨布素曾多次带兵抗击沙俄入侵者被称为民族英雄。

1664年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

1685年,奉命率兵围攻雅克萨城,俄军首领托尔布津投降,被遣返俄国。

1686年,托尔布津又率兵至雅克萨筑城盘踞,萨布素遂引兵抵雅克萨城下,大败俄军,使其龟缩城中。

萨布素收到县令的书信后便转交给了宁古塔将军巴海,于是宁古塔将军巴海便委派他来接收俘虏。

他估摸着押送人员今天应该会到,但听说附近贼匪横行,为了谨慎起见便亲自出城等待。

果不其然,几个时辰后就看见一队人马缓缓驶来。

只见那队人马个个都耷拉着根金钱鼠尾辫,并且都身着八旗军军服,一副根正苗红旗人应有的姿态,

便打消了萨布素的七八分的疑心。

莫尔根赶紧上前搭话,“将军,我们是汪清县来的,负责运送这些俘虏,县令大人应该有给您送信吧。”

萨布素点点头道:“确有此事,回去后告诉你们县令,说这次他表现得不错,本官会向圣上禀明他的功绩的。”

莫尔根笑道:“哪里哪里,既然将军已经知晓,那快命令守军打开城门,放我等进去吧,我等还急着回去交差呢。”

萨布素见这人说得一口流利的满语,并且消息都对的上,便就彻底放下了心,毕竟哪家匪寇能伪装的这么像呢?

于是他大喊一声,“打开城门!”

城内守将听到了了萨布素的喊声,不敢耽搁,连忙吩咐十几个兵丁去开门,厚厚的城门这才打开。

易小龙心想这么厚重的城门,也就只在后世的北京故宫里见过,宁古塔真不愧为东北重要的军事重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