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兵围汪清



攻城器械已经准备妥当,全军将士正欲磨刀霍霍向鞑子。

李拾壹这时传来消息,早上易小龙便派他潜入汪清县城,只是令易小龙没想到的是,传回的竟是一个坏消息。

李拾壹苦着脸说道:“看来是我们昨晚动静太大,那汪清县好像已经知道我们的存在了。”

易小龙不解地道:“说清楚点,早上你带去的人呢,怎么就你一个回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拾壹难过道:“早上我本想带人混入城中,没想到那守城兵丁放我们进城洞后,里面居然有伏兵,最后只有我一个人逃了出来……”

姚义平怒道:“他娘的狗鞑子,还敢使阴招搞偷袭,折损了我义军这么多义士,士可忍孰不可忍,我这便去将那县令头颅取来!”

李拾壹急忙拦住,“姚大哥莫要冲动,等小龙哥率领大军一起去攻打才是,切勿中了鞑子奸计!”

易小龙站出来道:“是啊,拾壹说的没错,还是不要意气用事的好!”

转而说道:“既然大军位置已经暴露,那就不必隐藏了,直接朝汪清县开拔!”

“是!”将士们纷纷归队,整齐排列。

六千义军浩浩荡荡杀向汪清县城,城上守军见远处浓烟滚滚,立马拉动警报,“贼寇来了,马上关紧城门!”

钟公佩站于城楼,他是这汪清县县令,若是县城落于贼寇,朝廷追究下来,自己的乌纱帽肯定是不保,要是被抓住怕是连命都得丢。

他自打上任起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多贼寇攻打县城,倒是前段时间听说附近有些驿站被屠,还只当是商家马匪干的,没想到竟是另一伙干的。

但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惊呆了,贼寇的到来竟卷起漫天黄沙,看这规模足不下数千,黑龙江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土匪了?

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些年太贪污**导致民不聊生吗,可是这不可能啊,他这偏远小县城别说是贪污了,这三百八旗天兵就够县衙养的了。

这里的百姓更是清苦,县城街头就有不少老叫花,却是在他的治理下也勉强能活得下去,还没有出现全家饿死的惨剧。

既然如此,那肯定不是自己的原因,只有可能是朝廷的原因了。

对,肯定是朝廷税收太重,不妥善安置流民,这才导致了百姓活不下去,于是纷纷上山为寇。

钟公佩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朝廷的错,他自诩自己要做包青天那样的清官,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绝对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这是他上任时曾许下的诺言。

还好汪清县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昨晚已经加急修缮好了城防,城上已经摆满了滚木、落石,城内也在烧柴煮粪。

最让他安心的是这汪清县城的地形,西面是山坡难以攻城,而东面是图们江,虽然冬季结了冰,但这么多人肯定站不下,所以敌人只能从南北攻击。

恰恰是南北大门前有一段陡峭的土坡,适合用来扔滚木、落石,届时贼寇死伤惨重便会退敌了。

一念至此,钟公佩高兴得又有了胃口,自从昨夜起他便在准备守城,一直没来得及吃饭,这时才想到饿了。

他回到县衙后,赶紧拉着夫人又痛饮了几大杯,又将肚子填得饱饱得才罢休。

钟公佩突然想起一件事,昨夜本以为贼寇没有多少,因此便没有向朝廷汇报,现在应该赶紧求援才是。

于是转向书房取了一幅纸笔,快笔疾书地写了一封求援信,

信中将敌人描述成了数万大军包围县城,但是在县令的英勇抵抗下县城依然没有丢失,目前急需朝廷天兵相助。

接着又派一名信使快马加鞭送到宁古塔去。

可让钟公佩万万没想到的是,易小龙已经悄悄将县城围了起来,信使前脚刚出城,后脚就被易小龙的人给抓获。

易小龙早早就将兵力合理分配好了,南门有李拾壹,西门有商浪,易小龙让他们各自率领一千人马看守,东门则让五百人在城外驻扎即可。

最重要的北门方向由易小龙亲自攻打,姚义平随同作战,易小龙吩咐过绝对不能放走一个人,就算是天上的鸽子也要打下来,以防止飞鸽报信。

否则清军一旦派出增援,他们这些缺兵少粮的人马,势必打不过精心准备而来的八旗兵。

就算打下了城,谁拿确保钟公佩不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粮草烧掉,到时候义军要么战死、要么饿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