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搜集物资



东北三省又被称为“关东”,所以一般业内称之为“关药”。

草本的关药有人参、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关黄柏、龙胆、黄芪、柴胡、洋槐蜜等常见的,却都是价值不菲。

若是论价值,最贵的还得是灵芝,千年灵芝自然是不敢奢望,不过数十年、上百年的灵芝也是十分价高的。

易小龙很高兴,不仅是因为日后治病有了药材,更是因为这些遍地都是植物,能给贫穷的队伍带来经济支持。

仰仗着这大自然的馈赠,到时候便能和朝鲜和沙俄做生意,一步步壮大势力,到时候便能和康熙叫板。

形势在往好的地方发展,这才是易小龙开心的原因,他感觉自己的小小蝴蝶翅膀似乎有能影响历史的希望。

他平复好了心情,认真地采集每一株草药,其他人也依样画葫芦,跟着易小龙采集一样的,不一会就采够了满满一箩筐。

东北不愧是地广人稀,满地的财宝没人去发掘,倒是可惜了。

回去的路上,易小龙他们还遇到了许多野生动物,只是他们没有弓,不然肯定会猎得几头野生鹿而归。

刚走到驿站,李拾壹就拉着易小龙去看搜集到的物资,有食物和水袋,还有刀枪武器、箭矢等,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上。

易小龙看见地上的火绳枪,欣喜道:“竟然还有火铳!”

李拾壹连忙解释道:“这个驿站比咱那个富多了,这些是咱们在披甲人武器库里发现的,共有三把火铳、七把弓、几十发箭矢、十几柄短剑,粮仓里还有几十石粮食。”

姚义平又补充道:“马厩里还有五匹马和一辆马车。”

李拾壹说道:“可惜是原始的火绳枪,要是鸟铳或者前明的鲁密铳就好了,不过看样子是鞑子自己生产的,应该不会炸膛的吧?”

姚义平笑道:“这可说不准,那些工匠可精着呢,用料能少就少,剩下的都装自己兜里了。”

“火铳的事先放一边,我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易小龙故作神秘道。

“什么好消息?”李拾壹疑惑道。

“你看”,说着易小龙将那筐药材拿出给李拾壹看,“这些都是极为名贵的药材,没想到附近有这么多。”

李拾壹抓了一把放入锅中,“煮这么点就够了,剩下的改天遇到商队再卖了,咱们现在更缺粮食。”

易小龙笑道:“好,就依你!”

篝火又熊熊燃起,锅中的水很快又沸腾了起来,顿时一股中药的味道传来。

易小龙又从屋里找来了碗筷,给每人盛了一碗汤药,“快喝吧,药要趁热喝!”

“哇,好苦。”李拾壹猛喝一口,顺间苦得吐了出来。

易小龙急忙拦住,“吐了可就浪费了!不许吐,都喝了!”

姚义平笑道:“良药苦口嘛,俺娘之前也是这么说的!”

聚会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度过。

站奴是一个悲惨的职业,原本历史上在1685年雅克萨战后,三藩俘虏共修建了东北25座驿站。

吴三桂手下那下反抗的士兵自然是杀了,但是投降了的却是不好处理。

杀了吧,人家都投降了,不仅对自己没什么益处,反倒落个杀降的骂名。

不杀吧,这么庞大数额的俘虏每天都得吃饭,自己哪有闲钱养着,放了又怕他们造反。

于是康熙就就想了个办法,将他们都发配东北做奴隶,不仅不用供他们白吃白喝,

还能强迫他们干活,为地广人稀的东北带来大量劳动力。

而站奴是其中的一种,他们在清军千里迢迢的押送下来到了这里,要为那些站人们做奴才,生活很是惨。

清军让他们在山坡上挖窑洞,作为这些奴隶们的“新居”,他们忍饥挨饿,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风险。

站人虽然欺压这些站奴,但生活也不是很好,他们处于八旗的底端,他们被迫在东北为朝廷送信,平日里也只能拿站奴出气。

大量站人们的到来也为东北带来了生机,历史上的多次与沙俄发生的战争,驿站在其中发挥了不小了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一旦狼烟四起便是有敌情,各地站人便会聚集在一起合力退敌,这便是驿站的作用。

……

翌日,众人在屋内商论计划。

易小龙翻看堪舆图,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现在咱们队伍已经有了31人,下一步我们应该继续扩大人手才是。”易小龙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位置,“你们看看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