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再谈理性思维与人性思维 三



    第29章再谈理性思维与人性思维(三)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在资本社会里,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都依赖灵魂与精神为主导的唯心世界来维系民众之间的关系,唯心世界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的最高臆想则是绝对垄断的私有化社会,所以民主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绝对精神”下发展高度私有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以绝对精神占有绝对物质,来实现以精神为主导的社会发展体制。

    而共产主义的共享主义则依赖物质基础为主导的唯物世界来发展社会进程,唯物世界程度的最高境界是“绝对物质”,共享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绝对物质”下发展高度公有化的共产主义社会,以绝对的物质基础来主导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发展机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享机制。

    “绝对物质”的最高境界就是物质的按需分配制度,以物质为基础的共产主义,这是康德哲学的思想路线。“绝对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意识的高度自由,自由贸易协定的完全市场化,说到底就是物质基础的绝对自有化,这就是黑格尔哲学的最高目标。

    那么如何把民主与共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何将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融合在一起,就是为什么人类文明要将思想方法推进到“立于四”、“结于五”原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脱离农村,放弃游牧向城市汇聚,封建思想与资本思想也在向城市汇合,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在交汇处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在矛盾中磨合,在磨合中寻找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哲学与理学交融的共同点。

    交融的结果是产生立宪治国的思想理念,这就是形成“立于四”思想的原因。

    “立于四”思想的形成与人类文明向城市化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人类活动集中于城市发展之后,城市中的手工业者与商人形成城市的主体人群,这部分人对法制规则的依赖远远大于对政府的依赖,在民主思想浓厚的商人心中,法律制度是保障他们公平贸易的基石,所以城市中的人群更加关注长效的法律制度,以及规则规定。这就是法制思维产生的原因,法制思维的形成应该是超越理学与哲学之上的思想方法,法制思维是四角立物的思维模式,寻求的是稳定不变的长效机制,这种思想的形成可以从英国与日本找到。

    但是在农耕为主导的社会对法制的需求就明显弱势得多,农耕社会一般都是社会化比较强势的集权国家,政府与法制是混为一体的社会,民众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自然对政府的依赖要远远大于对法律法规的依赖。

    可是当人类文明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进入城市化发展之后,财富的积累开始形成规模,人类就会寻求一种固定不变的生存发展模式,人类定居在一个个定居点,汇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城市,形成城市化发展之路。当人类向城市化发展,人类的思想方法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因素仍然集中在“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之上,无论你是“顺应自然”还是“改造自然”都需要有规矩准绳来维系社会秩序,无论你是发展经济还是共享资源都必须有强大的法律制度来维系。这一切就是产生立宪立法,法制治国思想的原因。

    无论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最终发展的共同点都在高度城市化,高度工业化,高度商业化之上,而这一切都必须有高度的法制体系来维系,立宪治国就成了资本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的必由之路,法治思维也就成为“立于四”思想方法的主体思想方法。

    “立于四”思想方法的形成就来源于农耕与游牧向城市的汇集,来源于哲学与理学这两种思想方法的融合,虽然这两种思想方法存在本质的不同,根系原理的不同,自然文明发展方向的不同。但是当两种思想方法汇集到城市之后还是要走合同之路,在矛盾中融合。我们知道具有哲学思想的人,心是开放型的,心菲是打开的,喜欢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民主思想很浓。而持理性思维的人,心是内敛的,心灵的窗户是关闭的,有心事也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化解,用静制动,以理服人,被动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共享思想很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