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第2/3页



胤祉忙磕头道:“儿子虽与太子亲密,乃是兄弟情分。其余事务,儿子一概不知的,并不晓得太子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还请皇父恕罪。”

康熙沉默着。

胤祉冷汗打湿了里衣。

康熙笑了起来:“哦,虽然你与胤礽往日关系好,然而却未怂恿胤礽为恶。”

“是。”

康熙说:“行了,那就不加罪于你,下去吧。”

胤祉这才出去,被风一吹,惊觉全身湿透。

他带着劫后余生的喜庆,去拜见荣妃。

这事儿闹得颇大,荣妃自然知道。

荣妃劝诫他:“这样的是非场,多说多做多错,你万不要掺和,只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胤祉点头:“儿子知道。”

荣妃这才放心,又叮嘱了几句,才叫胤祉离开。

十八日,康熙遣官将废皇太子之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将胤礽幽禁于咸安宫,由直郡王胤禔和四贝勒胤禛看守。

他终究还是不肯太过磋磨自己的儿子。

胤禔虽与胤礽有嫌隙,但老四和胤礽相交多年,又怎会待他不好。

那废斥太子胤礽的告天祭文,乃是康熙亲手所写。

胤礽听着祭文,大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要废便废,捏造这些罪名做什么,可笑,可笑!”

后被侍卫捂嘴,康熙下令,在其脖颈亦上了枷锁。

胤禛闻得消息,心中着急,同几位阿哥聚在一起商谈。

九阿哥胤禟道:“此事关系得大,似乎应该上奏。”

胤禛斟酌道:“你说的是,便担了不是,也该替他奏一奏。”

胤禔沉默不语。

其他众位阿哥皆沉默。

胤禛道:“你不奏,我也奏。”

胤礽乃是由他二人共同看守,要奏,也该是他二人奏起来合时宜些。

胤禔见他意已绝,知道拧不过他,便同意了。

于是,胤禔与胤禛二人共同奏告。

胤禟出得府后,对属下感叹道:“四哥惯来是个稳重性子,不曾见他为谁分急成这般。如今太子这般,他这样着急,出力救他,甚为难得。”

胤禟自言自语道:“以为他没有心肝儿,原还是有的。”

宫中,康熙听罢二人所言,称赞道:“你们奏的是。”

随后下令将胤礽颈上铁锁解去。

他本不意这样羞辱胤礽,实在是胤礽嘴上没把门的,如今胤禛给了他台阶,他自然乐得跟着下了。

康熙摆手道:“行了,各自去看你们的额娘,勿要为此事忧心。”

二人退下。

走了一截,二人分开,胤禔又退了回去觐见。

胤禔一路走去,多加思考后,随后有所决断。

康熙见了他:“何事。”

胤禔行礼道:“我与太子素来不和,皇父将太子交于我手,儿子便知皇父之意。”

他轻声,却坚定道:“弟弟们年岁还小,不懂皇父心思。我却想,若皇父今日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康熙闻言,无比惊异。他只知他两不合,却万没想到,竟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胤禔以为康熙有所心动。

胤禔连忙趁热打铁道:“此事需得过得几日,寻个不声不响的法子,叫他去了。对外只说是病死的,免得牵连到皇父。”

胤禔行礼道:“还请皇父早做决定,时日长了,便不好动手。”

康熙恨声道:“住口,你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实乃乱臣贼子。”

他让胤禔滚下去。

他摔碎了茶杯。

孽障,尽是些孽障。

他缓过气,又忍不住庆幸,好在老四还有点儿良心。

胤禔退下。

回到府中,他招来门客谋士,提及这件事,越想越觉自己离帝位远矣。

那谋士道:“太子正因为不友爱弟兄而被废黜,主子您所行……”

胤禔摆手:“行了,我知道我做错事了,依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谋士道:“朝中诸位皇子,除了太子外,主子,依您看,哪位阿哥最有可能被立为储君。”

“老八吧。”胤禔想了想道,“老八会为人处事,老九、老十、老十四和他交好。”

那谋士道:“其他阿哥呢?”

谋士斟酌道:“奴才听闻,四贝勒爷同五贝勒、七贝勒,还有十三爷交好。”

胤禔摆手:“绝无可能,老四是太子的人,蠢笨得很,他只愿看书画画,四处游玩。根本不爱朝政,也无心同官员交好。同老五、老七他们,也只是喝酒聊天罢了。”

胤禔还是有些眼光的:“老八素来礼贤下士,有八贤王的美称。老十又是钮祜禄家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