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第2/3页



三人心中有所猜测,知晓是自己皇父在提点三人,口中只称是。

依旧入住于五台山的白云寺。

三人也是头回来,倒也觉着新奇,太子胤礽带着二人到处游览,观尽这五台山上的寺庙。

康熙倒是留在自己住处,翻看佛经,将《地藏经》翻了好几遍。看着里间的“因众生各各差别,是以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愣神。

他自去年南巡后,回宫查知,七情镯被自己皇父带走,便写信给皇父询问,迟迟未有回信。

因此才来五台山。

祈福倒是次要。

大清在他手上一点一点变得强大,靠的是他勤政为民,而非什么鬼神之说。

纵然一路走来,他也经历了几件鬼魅之事,但他到底对这些鬼神之说怀有几分疑心。

可惜,醒迟长老已经出门多日,归期未定。

皇父总是不愿见他。

自近二十年前的一别,他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皇父。

他连自己皇父面容都已记不清。

只他心中,到底憋着一口气。

他想要证明给他皇父看,皇父当年为了孝献皇后放弃他和他的生母,就是做错了。

他手持佛经,愣愣的发着呆。

三月初一日,醒迟长老仍然未归。

康熙摆驾回宫。

回去路上,巡视浑河、子牙河。

康熙在畅春园住了一段时日,于六月,避暑塞外。

康熙侍奉皇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

太后向来喜爱如意,便将如意一块儿带上了。

此外,康熙还带上了太子胤礽、四贝勒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

六月十二,康熙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

康熙不仅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还邀请众人观赏四贝勒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书写的对联。

诸臣环视,无不欢跃钦服。

康熙见状笑道:“老四和十三阿哥由来善于书画,我心甚喜,是以,今日邀请众大臣与我同观。”

群臣山呼万岁。

大臣复又品鉴胤禛与胤祥的字。

康熙将一切看在眼中。

包括有几位大臣屡屡望向太子胤礽,亦被他尽收眼底。

他只是不动声色的笑着。

端的是父慈子孝。

六月三十日,如意中暑,康熙遣太医去治。

久治未愈。

七月初一,如意薨。

太后得知此事,当即晕了过去。

再醒来,康熙已候在身边伺候。

太后泪流满面:“都是我不好,我知她身子不好,还要她陪我出巡。”

太后哽咽着,几乎说不出话来:“可我想着……”

她哀哀的哭叫了起来,锤着自己的心口,她心痛至极。

如意,她的如意啊。

她那聪明伶俐,最是懂事乖巧不过的如意啊。

怎么就这么去了呢。

她发了疯似的叫道:“贼老天,你要收人,不如把我收走,把我的如意还来。”

她掩面哭泣。

都是她的错,她只想着如意久留在紫禁城,好不易如意嫁人了,可以跟着她出来。

她想把那些好的都给如意。

哪知道送了她的命。

她久哀不已。

康熙陪着太后,也垂丧不已,沉默静坐。

他只早上用了膳,随后再也没吃任何东西。

等太后哭累睡下。

康熙才回到自己住处,沉默怔神。

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过世,太过哀痛,不曾用膳,臣等害怕圣躬太为劳累。”

康熙强忍悲痛,回复道:“公主乃已嫁之女,我尚可宽释。但她自幼乃皇太后抚养长大。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不已,尚未进膳,我又有什么心思用膳呢。”

诸大臣复请。

康熙乃到皇太后住处拜见,皇太后已醒,康熙劝慰道:“如意一向孝顺,若是知道皇额娘为她薨逝而茶饭不思,定然难过。”

太后抹了抹眼泪,强行坐起来吃了半碗粥。

康熙又好眼宽慰:“皇额娘不必久哀,如意由来心善,若见我们如此,不知心里有多难过。”

太后无力答话,只挥手让康熙退下了。

康熙回到住处后,用膳完,吩咐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如意死讯也跟着传回宫中,琉璃小心的候着乌玛禄。

乌玛禄笑了笑:“没事的。”

她坐在窗台前,仰首望天,半晌才回过头,看向琉璃。

她笑道:“她只是去了有长生的地方。”

“主子。”琉璃小小的叫了一声,说不出话来。

乌玛禄弯唇笑道:“没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