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第2/3页



好在,许是这地儿离京城近,挖河掘渠民工颇为认真,而看守官员也很颇尽职责。

随行人员为直郡王胤禔与四贝勒胤禛。

直郡王胤禔在此次巡视中任总管。

随后,因为今年干旱,康熙让他随行完,就西岳华山祈雨。

而胤禛则是跟随康熙回京,继续帮康熙理事。

康熙同胤禛闲聊:“你二哥常在我面前夸你,说你办事认真,铁面无私,值得信任。”

胤禛笑道:“儿子为人愚笨,只知一次做好一件事便足够。不通那些人情往来。难免和大家可能说不到一块儿。”

康熙点头,感叹道:“若天下的大臣都像你一样,不钻营,只做实事。也许这天下早就太平许多。”

胤禛笑了笑,没答话。

康熙问他:“你还和十四在闹矛盾?你年纪大些,他还小,且让着些他吧。”

胤禛以指骨蹭了蹭鼻尖道:“十四是个骄矜的性子,有时候难免和十三弟有所矛盾。只十四还有他八哥、九哥、十哥。十三却只有我一个。”

“我是听说十三是跟你走的近些。”康熙道,“你有空,还是带着他俩说和。兄弟之间哪有隔夜仇。”

“是。”

康熙又叮嘱他:“你妹妹快出嫁了,你这些时日有空,也多进宫,看看你妹妹和你额娘。”

“是。”胤禛和他闲聊了两句,“福晋还等着五妹出嫁后,好常相见。”

“那就好。”康熙突然道,“说来,你如今名下只一个嫡子,且努力啊。”

胤禛笑道:“府中李氏已有孕在身。”

康熙多问了句:“那是你额娘给你指的吧。你府中就三个,要不再给你指两个?”

胤禛摇头:“多谢皇父好意,儿子见她们都好,足矣。”

康熙不再提及。

八月初七日,胤禛侍妾李氏,诞下其次子,后取名弘昀。

九月,和硕温宪公主如意下嫁佟国舅佟国维之孙舜安颜。

自她幼时便照顾她的嬷嬷和宫人,随她一同入了佟府。

十里红妆,八抬大轿,嫁妆比起她出嫁塞外的姐姐们,有增无减。

那抬嫁妆的队伍蔓延整条街头,往往轿子都入了下条街了,嫁妆都还没过完。

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如意出嫁后不久,康熙给太子胤礽重新挑选太监,选中了高三变、贾应选、赵国士几人。

他在谕中如此写到:

用太监不过取其当差勤谨老实,寡言稳重。

即如梁九功人甚伶俐,凡有差遣,朕尚时加防范。

今看毓庆宫内俱是少年首领,并无有年纪之人。

高三变虽言语钝拙,而办事诚实;贾应选、赵国士谨慎老实,可以当得首领,送与皇太子去。

十月,太后六十万寿。

宫中早就大操大办的准备起来。

康熙去请安的时候,太后和他说了个事儿。

“我今年六十大寿,想让阖宫上下都沾沾我的喜气儿。我寻思着,这宫中很久没有大封过,要不趁此机会,大封一次。”

康熙对这后宫之事,由来没有那般上心,闻言也只是点头。

太后问他:“皇上打算晋哪些人。”

康熙想了想,道:“自温僖贵妃故去后,这后宫尽皆妃位。考虑众妃家世,不如晋如今的佟佳氏为贵妃。”

太后点头:“如意嫁入佟家,给佟佳氏晋封,也指望他们能好好待如意。”

“都是自家人,哪敢待如意不好。”

康熙想了想,又道:“如今只老八生母一个嫔,不如再晋个嫔。”

他道:“去年进的瓜尔佳氏,性子活泼,颇招我喜欢,不如就她吧。”

他又想回来:“魏氏生育皇嗣颇为辛苦,却家世低微,封妃不合宜。”

太后看着他,他心里那点想法,她怎么会不清楚。说什么却家世低微,封妃不合宜。无外乎就是没那么喜欢,不愿意罢了。

不过,魏氏向来不声不响,她这儿也没什么印象。

不封便不封吧。

康熙道:“趁此机会,给她办个正式的册封礼吧。”

康熙斟酌道:“入宫多年的妃嫔,也可以往上晋一晋。”

太后满意道:“可。”

康熙思忖道:“原本的妃位和嫔位,虽然不动,但也赏赐些许,为皇额娘贺。”

太后道:“也好。”

太后想了想道:“有些禁足的,未曾犯过大错,也就饶过她们吧。”

康熙答应后,叫人下去办了。

太后万寿节当日。

众人齐贺。

康熙制万寿无疆赋,并奉佛像,珊瑚,自鸣钟,洋镜,东珠,珊瑚、金珀、御风石,念珠,皮裘,羽缎,哆罗呢,沈、檀、芸、降诸香,犀玉、玛瑙、赩、漆诸器,宋、元、明名画,金银、币帛;又令膳房数米万粒,号“万国玉粒饭”,及肴馔、果品以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