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第2/4页



而她这些时日,听琉璃说过,老太监们都说当年的顺治帝是个暴脾气。

若是如此,太皇太后因着自身遭遇,不待见类似于当年的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女子,就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康熙才会面对她时,喜怒无常。

他被这位太皇太后养大,敬重这位皇祖母,却又无法轻易的放开她。

如果他对她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那么他不肯好好爱她,也不肯放过她的原因找到了。

太皇太后代表的是世俗,是仁义礼智信,是理智;她所代表的只是他的**,他发自内心深处最想要的**。

理智又如何能和**比?

那可是人心啊。

他的祖父,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底是外邦之人,不通汉学,不懂抑制**,所以他们的喜欢与厌恶,就是写在面上,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而他的父亲,顺治帝,虽然接受过汉学,但并未如此深入,只在皮毛。又满腹心思都在佛学之上,虽断情绝欲,终究只在表面,如同沐猴而冠。自然爱宠也是随心而为。

而康熙本人,自小读汉学,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

又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乐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

听闻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

她曾做他的奉茶宫女,也曾入过乾清宫的内室,那里面摆满的书,她亲眼见他翻过。

他手不释卷,时至天明,又听西洋人的见闻和学识,又和大臣交流想法。

他勤恳,聪明,又努力,胸有沟壑又愿意步步为营。

他虽是满人,思想却和汉人差不多,重情重义,又擅于隐忍。

他这样的人,只会在亲人与爱人间寻一个平衡,两边儿都不委屈。

他聪明又心细。

他却不知道,人世间的事,不能既要都要,若想两边儿都不委屈,那便会两边儿都委屈。

她再一次闭上眼。

罢,罢,罢,众生皆苦,有情皆孽,纵他身为帝王,亦难万事如意,两相全。

开年过了正月,内务府那边儿进了几个包衣秀女,有几个宫女皆在她名下,占着名额,加上她想要几个刚进宫的,也忠心些,也就一直没去要人。

内务府那边把宫女各归各处,之前挂在她名下的莲心、石晓晓、皖烟记在了储秀宫格格名下,空出了人数。

琉璃心疼她,便提前要了三个刚进宫的,打算自个儿教。

她既代表乌玛禄的脸面,这般行事,旁人也不会说什么。

琉璃把这事儿给乌玛禄说过,乌玛禄并不上心,点过头,也就当知道了。

那些包衣秀女依依离别,等真正进宫就差不多到了一月末,又一番曲折,二月才到了永和宫。

琉璃点了新人来觐见。

“奴才雅利奇,见过主子。”

“奴才李巧儿,见过主子。”

“奴才袁青青,见过主子。”

乌玛禄点了点头,就当见过了。

琉璃领着人下去,又安排了各自的活儿,又让宝珠教她们规矩行事。

乌玛禄看了一眼门外道:“宝珠性子老实,你多教教她。”

琉璃笑道:“是。”

琉璃给她端上一杯水,口中道:“尹双儿说六阿哥身子还不见好,只一天天的吃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乌玛禄看了她一眼,知道她是什么心思,开口道:“你不用说这些话,如今我有孕,即便想要抱回来,皇上未必会同意。何况老六他身子本来就不好,留在惠妃那里,和留在我这里,没有差别,还少些波折。”

琉璃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只是想着,六阿哥生下来后,主子都没有见过几面。”

乌玛禄叹了口气:“不是今儿我病,就是明儿他病,要不就是有了孩子。”

她微微叹息:“这宫里有几个妃嫔是亲手养着自己的孩子的。也许我和这些孩子都没有缘吧。”

“主子可说不得这样不吉利的话。”琉璃忙道,“你肚中还有着孩子呢。”

乌玛禄不信这些:“若是因着说句话,这孩子就没了,那可能的确是和我无缘。”

琉璃忙呸了两声,像是要呸走这些晦气。

乌玛禄笑了笑,倚在榻上翻起了话本子。

她心不静,就不看那些高深的书,免得心越看越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