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七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养-第2/3页



    宗亲就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以得姓始祖为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其中又分为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

    直系宗亲,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旁系宗亲为伯父/叔父、堂兄弟、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等。

    而崔君肃口中的亲房,是以自己为基准,上两代,下两代的直系亲属。

    打个比方,崔君肃这是正三品了,他的儿子和孙子,不得参加科考,至于人家的爸爸和爷爷,就不要说了,你想让人家参加,还得去下面找人家呢。

    杨铭眼下,也只能约束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你要是把亲房改成堂房,压根就别想通过。

    堂房是什么?

    堂房又分为亲堂和远堂,亲堂已经论到自己祖父那一辈了,远堂就更远了,到曾祖父了,包含了所有祖父和曾祖父的后代,这可是一大拨的人,你不可能给人家杜绝了。

    今年也就是个试水,所以约束要小一点,就是杜绝许敬宗这样的人,你爹都是礼部侍郎了,你特么竟然去参加科考?还考中了。

    大隋眼下的科考,还是脱离不了形式主义,杨铭要改,只能慢慢来,先把那些正五品的儿子们踢出去。

    三个河北人,意见算是统一了,希望朝廷能偏向河北山东一点,关中集团这边,肯定是不同意,因为这么一来,人家的切身利益,就受损了。

    等于国家今年就招这么多公务员,你河北山东占了大部分名额,那我不就少了吗?

    双方争来争去,河北三人完全不落下风,因为这三个都身居高位,杨广的扶持关中以外世家的计划,得到了初步体现。

    “好了好了,别争了,”杨铭抬了抬手,才算打断了这场长达一个小时的唇枪舌战。

    杨铭淡淡道:

    “科考创立之初,就是高祖皇帝给天下士子一个公平入仕的机会,正如杨约所说,一码归一码,安抚河北山东,需要在其它方面想办法,以科考优待,不合适,这是对河北士子的小觑,你们三个为他们争取,这是好心,但是河北士子会否觉得,我为什么需要朝廷的优待?难道我就比其它地方的士子差了吗?”

    崔仲方点头道:“河北山东论学识渊源,不弱天下任何一地。”

    这是实话,但这样的实话,有人不爱听,韦贞直接冷哼道:“旧齐占据山东河北,以文立国,下场如何呢?”

    这话一出,基本是划分集团了。

    杨铭一把抓起桌子上的砚台就朝韦贞砸了过去,而且故意砸偏,真要砸中,可不好收场。

    韦贞顿时噤若寒蝉,低垂着头不敢吭声了。

    “再有此言,绝不宽赦!”杨铭环顾众人道。

    众臣赶忙道:太子息怒。

    杨铭看向韦贞,沉声道:“九州四海皆为大隋疆域,不要再有这样的妄言,念你是一时口快,便不追究了。”

    韦贞长松了一口气:“是臣失言了。”

    说罢,他起身朝着崔仲方三人揖手道:“望诸公海涵。”

    三人也赶忙说没关系,知道你是无心之失。

    他们仨这是给太子面子呢,人家韦贞的闺女,是太子的女人,太子骂归骂,是不会真的追究的。

    而杨铭虽然嘴上说着,科考要公平,其实内心还是采纳了卢楚的建议。

    科考最后的殿试,考官有很多,但是最后点头的,得是杨铭,所以他完全可以照顾河北与山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