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剑走偏锋-第2/3页





    察哈尔万户出身的多尔济达尔罕济农,当上了理藩院的副使,而满珠习礼当然只是理藩院行人司里的一个行人。

    额璘臣来到理藩院衙门前院的二堂,拜见了理藩院的三位长官,用前不久刚从理藩院这里学来的大明官场礼节,对着三人躬身作揖行了礼,然后用还算流利的陕西官话说道:

    “当日外臣朝见圣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未及请旨天子,对于河套之地,对于鄂尔多斯诸部,如何安置。

    “外臣既来京师,圣天子封侯赐宅,留外臣及亲眷永留京师,外臣领旨,并无二话。

    “然则,鄂尔多斯诸部跟随外臣内附大明之时,外臣曾对诸部有所许诺,说大明朝必不会亏待内附部落,圣天子亦必恩养鄂尔多斯诸部如赤子!

    “此番,外臣等人自来京师之后,圣天子赐予我等金银府邸、绸缎布匹、车马等物,我等外臣亲眷富贵荣华、生计无忧,只鄂尔多斯诸部究竟如何安置,实令外臣等人内心忧虑!

    “今日前来理藩院拜见众位上官无他意,只为问询朝廷安置鄂尔多斯诸部之方略!”

    崇祯皇帝对于如何安置鄂尔多斯蒙古人,一开始虽然下定了决心,清空其地,准备为山陕、中原等地汉人新辟一块可以垦荒重地、安置流民的地方,但是这些鄂尔多斯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始终没有好的安置去处。

    额璘臣等人抵达京师之前,崇祯皇帝就让理藩院里的众人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只是吴惟英也好,姜曰广也好,包括另一位新任理藩院副使多尔济达尔罕也好,始终拿不出一个令崇祯皇帝感到满意的方案。

    直到乌素图召活佛萨木腾敖斯尔主动上门前来求见。

    活佛萨木腾敖斯尔虽然不被林丹汗所重视,还曾被林丹汗从黄教在漠南蒙古的圣地伊克召大庙赶走,但他的名头却还在漠南流传,包括被迫跟着林丹汗改宗的多尔济达尔罕,也听说过他的名头。

    而年纪一大把却还是一心想走高层路线的活佛萨木腾敖斯尔,也曾听说过多尔济达尔汉济农的大名。

    此时在大明朝的京师见面,虽然恍若隔世,但却让萨木腾敖斯尔看到了机会。

    让这些人继续留在河套之地,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大明朝的皇帝不肯。

    而让这些人往西去归附林丹汗,不仅大明朝这边不同意,就是萨木腾敖斯尔活佛本人也不乐见。

    鄂尔多斯的这数万蒙古人,不仅都是黄教的信徒,而且还主要都是他现在坐床的乌素图召的信众。

    让这些人往西去依附林丹汗,恐怕转眼之间就会成为林丹汗身边那些噶举派活佛的信徒。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不过,让理藩院诸位高官感到头疼不已的事情,却难不倒这位藏地游历而来的活佛。

    很快,理藩院就向崇祯皇帝上了一个关于如何妥善安置鄂尔多斯蒙古人的条陈。

    经过多尔济达尔罕的提议,以及吴惟英、姜曰广的联署,三人向崇祯皇帝提出了一个乍看起来异想天开、匪夷所思,细想起来却又颇有点剑走偏锋、一石数鸟的方案。

    最后,崇祯皇帝接受了恭顺侯吴惟英的建议,在武英殿里亲自召见了乌素图召活佛萨木腾敖斯尔本人。

    萨木腾敖斯尔站在武英殿巨大的沙盘之前,指指画画,先是向崇祯皇帝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康藏地区的形势,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武英殿巨大的沙盘,虽然对于此时的乌斯藏都司辖地做的并不详细和准确,却把自诩见多识广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类东西的乌素图召活佛惊得够呛。

    不过,他的汉话虽然说得结结巴巴,但却不影响与皇帝之间沟通的有效性。

    个别地方夹杂着蒙语,却也有吴惟英、多尔济达尔罕等人在旁解释。

    到最后,崇祯皇帝也好,萨木腾敖斯尔活佛也好,对于这次见面的结果,都很满意。

    萨木腾敖斯尔活佛给理藩院出的主意,是由他带着乌素图召的数百喇嘛弟子,一路领着这些鄂尔多斯部的蒙古人,也就是他们乌素图召的黄教信众们,前往藏地朝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