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三章 对马岛藩-第2/2页





    就这样,对马岛藩主宗氏家族凭着其特殊的地位,迅速成为了长崎之外,日本对外贸易的一个中转之地。

    那些无法去长崎停靠,但是又想与日本贸易的外国商人,开始纷纷通过对马藩来进行转口贸易。

    这样以来,介于朝鲜和日本之间的对马藩,凭借着有利的贸易地位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小小的对马藩,就是凭借着这个特殊的贸易地位,在后来长达二三百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繁荣,而宗氏家族也凭借着这一点而维持着自己对对马藩的统治。

    不过这一世,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军队出人意料地占领了距离对马藩南方一二百海里的济州岛,而对马藩的处境,也随之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瀛洲镇守府的建立,一开始使得许多来自大明朝的海上走私商人,不敢再走这条航道。

    等到崇祯二年,大明朝这边正式开海通商之后,来自大明朝五个港口的海商们,更是将去往长崎途中或者离开长崎途中的停靠地,选在了瀛洲岛上。

    而且因为大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不光是大明朝的海商,就是去往日本的荷兰商人、葡萄牙商人,也都纷纷在瀛洲岛上的西归浦和瀛洲澳等地设立商馆,从事与朝鲜、东江等地的贸易了。

    原本靠着中转贸易日子过得十分滋润的对马藩宗室家族及其家臣们,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

    不光是前来贸易的大明朝商船、荷兰商船、葡萄牙、西班牙商船少了,就是与朝鲜的贸易也开始减少了。

    与朝鲜的贸易可是对马藩宗氏家族的命根子,其他的转口贸易可以不做,但是对朝鲜的贸易却不能中断。

    对马岛本身的位置是在长崎的北面,能到对马岛交易的,都是没有获得幕府贸易牌照的走私商人。

    这些贸易本来都是不能对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明说的,但是对朝鲜的贸易,却是德川幕府授权的,而且每年都要向德川幕府上贡的。

    然而,如今随着大明朝的改变,这个影响不仅波及到了朝鲜,而且也波及到了对马藩。

    历史上,天启七年之后朝鲜被后金国征服,虽然此后朝鲜要向后金国进贡,但是朝鲜的北方土地却仍然属于自己,而且臣服了后金国之后,朝鲜也不再向东江镇支付以前大明朝廷要求其支付的大批粮饷。

    所以,当时的朝鲜还有余力与对马藩进行贸易,通过出售大米等物产,来换取日本的银和铜。

    但是这一世,朝鲜被后金国征服了刚一年,后金国就在第二次征讨东江镇的时候打败而归了,并且从此朝鲜与后金国被东江镇给隔离了开来。

    朝鲜倒是趁着这个机会摆脱了后金国,从而重归了大明朝的怀抱,但是重归大明之后,不仅失去了北方的大片土地,而且依旧需要承担东江镇需要的大量粮草。

    而且现在的东江镇,与之前的东江镇相比,更加兵强马壮,更加人马众多。

    特别是除了安东侯毛文龙这个霸道难缠的东江镇大帅之外,朝鲜小朝廷还面临着一个距离他们更近,而且霸道难缠一点也不比毛大帅差的平壤伯刘兴祚。

    土地少了,出产就少了,与此同时需要供给支付的粮草却比以前还多了。

    这个局面让朝鲜君臣上下苦不堪言,朝鲜南方那些原本就承担着稻米供应的地区,一下子负担更加沉重,上交了出产的稻米之后所剩无几。

    日渐穷困的朝鲜南方,不仅乱象丛生,而且也无力再与对马藩设在釜山等地的倭馆进行贸易。

    崇祯二年秋天,本是朝鲜南部数道稻米成熟收获交易的时候,但是今年的这个时候,却也是东江镇诸部兵马备战女真人的关键时期,所需的粮草数量更是蹭蹭蹭地往上增加。

    为了尽可能多地收缴南方的稻米,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庆尚南与对马藩之间的稻米贸易,被朝鲜国的君臣下令停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