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读者吐槽袁崇焕曹化淳有关问题的说明-第2/3页





    对于曹化淳,作者本身不抱任何固执的立场,觉得哪一种对于本书有用,而历史上的确又有这样的说法,那么作者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作为依据进行演绎。

    大明朝不是依靠太监建立的,也不是因为最后没有重用太监而灭亡。

    一个穿越者回到过去,难道还要长期、处处仰仗太监来治国吗?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什么监军要靠太监,收税要靠太监,什么都要靠太监,要你这个穿越者皇帝回去干什么?

    一些读者因为魏忠贤被杀,而曹化淳没有得到本书主角崇祯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对本书以及作者留言辱骂,简直是不可理喻。

    其次,关于曹化淳本人的种种说法相互矛盾,历史上有的将他说的忠厚老实,有的将他说的奸诈无比。

    而作者能够从史料中获得的信息,只能说明这个人出身于天津卫,家里穷,兄弟很多,不能都养活,就把他舍出去了。

    此人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后,就读于教导太监们读书识字的内书堂,年长以后,不光是能识字,能读书,而且琴棋书画都很明白,与东林党的许多人物互相唱和,交情莫逆,所以后来投降了满清之后,很多投降满清的汉奸读书人为他洗白。

    对作者来说,不管他在崇祯十七年春天的时候是不是告老还乡了,他的节操,都跟王承恩、褚宪章、方正化这样的内臣没法比。

    不光是没法比,甚至可以说是差得远。

    就凭他曹化淳在满清入主京师之后没多久就投降了满清这一点,若是崇祯皇帝地下有知,就一定想要杀了他。

    崇祯皇帝待他不薄,信重恩遇远远超过了王承恩、方正化、褚宪章这样的内臣,这些内臣在明亡之后都为之殉节了,而他曹化淳却投靠了满清。

    别说什么投靠满清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收尸,这是纯粹的洗白。

    没有他,多尔衮就不给崇祯皇帝收尸了?

    再说了,人都死了,明朝也亡了,整那些还有什么用?

    若说他真的忠心耿耿,李自成占据京师的时候,崇祯皇帝停尸在紫禁城西华门外多日,方以智去哭丧的时候,他怎么不去哭丧,怎么不去守灵,怎么不去请求收葬?

    李邦华、范景文、巩永固等人得知皇帝死讯纷纷自杀殉节的时候,作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内臣,他干什么去了?

    不管曹化淳当时是不是在京师,他要真的忠诚无私,比王承恩还忠心耿耿,他怎么不去殉节?

    说他那个时候不在京师,不知道京师破了,崇祯皇帝死了,那就纯粹是胡扯了。

    说到底,曹化淳不过是个太监而已,他对明朝对崇祯根本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贡献。

    说实话,作者对所有的太监都讨厌,对这种没有骨气的更是极端厌恶。

    明朝的太监里面,觉得还算是可以的,也就是郑和和王承恩两个人而已,其他的,虽然不能说都该杀,但是作为本书设想之中的崇祯皇帝来说,知道曹化淳这样的人最后投靠了满清,就算是立刻杀了他,又有什么不合常理的?

    关于这些问题,就说这么多吧。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理解作者的苦心和本书的逻辑,不喜欢此书的作者,说再多也是无用。

    (三)关于评论区管理的问题。作者在此特别声明一点,凡是因为本书中讲到的故事和人物,而口出恶言攻击辱骂作者的,一概删除留言评论,并禁言一周或永久禁言,对此不再一一解释。

    作者写这样的网络小说,只是为了娱乐,为了解闷,不是为了给哪个谁添堵,也不是为了给自己找骂找不痛快。

    而且作者是个七零后,年纪不小了,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可能的确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啊,跟不上现在明史研究成果啊,跟不上现在网络舆论潮流啊什么的问题。

    对于这点,作者一定努力克服。

    不过,有必要提醒读者朋友,作者不是全职写手,不是专业写手,更不是靠写这个东西吃饭,所以,真心不想为了这个让人骂来骂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