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真正的师承-第2/3页





    “……”晚了,朱土根晃了晃,哭笑不得骂道:“无耻啊。”

    “爹!”朱润娥正感动呢,听着一下气大了,“你怎么能这么说他?!”

    “胖娥你,你不懂啊。”朱土根抬眼望远山,“这是大苦大难里立金身的步子,明白吗?不管有意无意,我看是要成了。”

    朱润娥惊喜:“真的?”

    “猜的,但你莫往外说。”朱土根感慨:“娥啊,看来他是真拿你当朋友了啊……啧,我这傻女儿有傻福啊。”

    恰因为女儿在危急关头买了股票,江澈知道了,说也好。朱土根这会儿才能反应过来。

    朱润娥:“我才不傻,我懂得分人。”

    “对对对,是爹傻,行了吧?”朱土根乐呵着,“就是可惜了,你们是有缘分的啊……”

    …………

    1995年6月夏,盛海,普通的一天。

    小公园没有了金身功的旗子和场子,但是近来乐意过来看一眼的人,其实多了,从此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至于那个有故事的人,他是大师、富豪、骗子…中国最好看的骗子。

    当评价落在最后那个调侃意味颇重的定义上,敌意,其实就已经淡了许多。

    年轻的姑娘们望望天,管他什么骗子呢,那少年故事,当时场景,唯恨不能眼见。

    这一天的小公园有点超乎寻常的热闹。

    因为它正在发生一场特殊的聚会,聚会的人大多来自盛海周边,但也有少数,来自远方,几乎都是父母带着孩子。

    一般经历过拐卖的家庭是不愿意袒露那份经历的,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里,再加没人组织,事件又迷雾重重,他们迟疑了一阵。

    直到前天。

    前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些不能忍的东西。记者们看似平实的笔触下隐隐揭开的是“一场阴谋”,他们曾经的恩人被设计了,而设计他的方式,竟然恰是抹黑他们最感激的那个形象韩立。

    “这我们怎么看得下去啊?”

    “这真不能忍。”

    人群里,不少人都把当年保留的报纸带来了,或贴在板子上,或拿在手里那个发生在1992年夏天的故事,终于又一次展开,而且是在人们更多人面前。

    “他孤身一人呐,在几十名人贩子的老巢杀进杀出。”

    “然后就这,广场惊雷。”

    “金身功千人围堵,救下来数十名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今天到场的就有二十多个……”

    “他要是要钱,哪里需要骗啊,我们给他。”

    接到消息匆忙赶到现场的记者们一边拍照、采访,一边奋笔疾书,“那你们当时有见过他吗?”

    “没有啊,事了人就走了,啥都不图。”一个说。

    “不说是惊鸿么,哪里得见?”另一个说。

    还一个受访者取了昨天的报纸摊开,说:“亏得你们才知道恩人是谁。”

    “那你们既然没见过人,怎么确定是他?”记者反问。

    几个受访者互相看看。

    “合着你们骂他的时候就知道是他,好事就又怀疑不是他了?!”

    “就是,再说还有金身功的人知道啊。”

    记者:“可是金身功都散了。”

    “……”

    不远不近,一面公安发的锦旗,一小群人,一个老迈但是坚实有力的声音说:“还剩几个。”

    一样是看不下去了,本心不愿参与这件事,心底也有气,可终究是看不得有人拿这些事那样设计他啊,而且这是关系大义的事……于是,赵老四带着人来到现场。

    有不少当年获救人员的家属都还认得他,连忙围上来,把金身功这一小群人簇拥在中间。

    有他们在,当年大破人贩集团的到底是谁,是否能对上号,自然不可能再有异议。

    记者们拍了照,做了记录,又把话筒递到赵老四面前,“那么,前阵子你们金身功有两位元老出来指证,说江澈当年假冒大师诈骗收费的事,事实存在吗?”

    “这个……”赵老四表情艰难一下,因为事实当然是存在的,他们当年都真金白银交过钱。

    在他身后不远,老伙计们凑头也议论,担心:“完了,四哥可不是会说谎的人。”“是啊,但是这要认了,可还怎么圆?”“不知道啊,可四哥这脾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