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阿三为什么不思变-第2/2页





    马来亚这边自然要立刻否认这一点的,毕竟这种言论带有浓厚的歧视穷人、政治不正确,需要厘清分开。

    胡彪正在构思,于是马加鑫就顶了上去:“我方当然不支持‘穷身奸计、富长良心’的说法,这是典型的歧视!但我们也应该承认,穷可以激发出人的潜能,让人在同等能力、智力、见识的情况下,比富足时更能想出变通的办法,用更多的手段去实现‘变’的目标……”

    连续七八次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双方都在逐例逐次地辩难穷是否比富更能激发思变的潜能。或者潜能超常发挥的主因是否真的是穷。

    这种例子都有些似是而非,战况一度胶着。

    “怎么都陷入到对人内心主观心态的争论上去了?这种东西都是没法证明的,同一个例子正反方都能用,这怎么分得出胜负。就算最后一方赢了也不体面。”评委之一的央视制作人罗胖子如是思忖。

    他也是两个国内时就当过评委,到了如今的国际赛依然当评委的嘉宾之一。

    冯见雄也铺垫性地针锋相对了几句,表现还算中规中矩,但看不出比胡彪更强。

    直到他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如何解释同等受教育程度的印度穷人和华夏富人,明明那些印度穷人穷得都快饿死了,他们思变的动力却远远不如比他们优渥得多、也丝毫没有面临紧迫的华夏人?”冯见雄咬住了这一点,开始主攻。

    胡彪想都没想:“你凭什么说他们不思变?受教育程度并不能代表见识程度。他们或许只是缺乏见识。”

    “别‘或许’,我可以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之所以觉得‘穷则思变’是一种常态,常识,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汉文化圈内。我们都说汉语,接受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文化氛围熏陶。所以我们习惯了一个有social-ladder,有上升通道的社会。

    但是如果我们生在一个首陀罗生下来就是首陀罗,一辈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只能是首陀罗。刹帝利生下来就是刹帝利,再怎么堕落都能当刹帝利的文明中呢?思变有用吗?所以,不是穷让人思变,归根到底是有上升通道,变了有用,人们才去思变。有上升通道的文明里,就算不穷,也会比没有上升通道的文明里穷的人,更能思变。”rw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