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反派也配有傲气-第2/3页





    当初港灿跟台巴子比赛的时候,那个定义的范畴尺度,可是整整扯了大半场,太不大气了……”

    田海茉如是想着,内心则在期待冯见雄和苏勤拿出一份和当初白执中明显岔路的自由交锋来。毕竟,双方扯的问题,已经又向前多推进了两步。

    ……

    自由辩论的时间到了。

    苏勤这个曾经的金陵师大第一喷子,终于等到了发威的时刻。

    专业,内敛,点到即止,他已经玩腻了。

    即使是今天的赛场上,那些在围观群众看来相对不够精彩、却能在评委那里得分的外围交锋,他也已经让自己的三个队友完成了。

    此时此刻,他只想堂堂正正用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的方式,击败冯见雄。

    他站了起来。

    “快看,苏学长要发言了!”场下所有支持地科院的,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还没等他开口,就纷纷传言,然后鼓起掌来。

    传言是很轻声的,鼓掌是很热烈的,所以那些没营养的话辩论席上的双方和主持人都耳不闻心不烦。

    田海茉花了15秒钟维持秩序,并且掐表停止计时,然后才示意:“苏勤同学,请你可以开始了。”

    “谢谢主持人。”苏勤雍容气度地微笑着对田海茉微微点头,然后清了清嗓子,

    “冯见雄,刚才你我双方其他队友谈了很多,关于通才和专才定义上的分歧。我觉得,大家都是专业的,把时间继续浪费在这上面没有意义。

    因为每个人的禀赋和天分不同,有些人瞥一眼新学问新见闻就能马上吸收,有些人却要慢工细活,拿天才和蠢货比通、专之争是很可笑的。所以,我希望后面的辩题,大家站在‘一个人的总体精力恒定的理想模型’下,讨论专才和通才价值的问题——你敢不敢?”

    苏勤这番话说得不快不慢,而且和肢体语言配合得很好,让人有一种莫名就融入到话术环境中去的倾向。句子虽然挺长,定语也比较繁复,但九成以上听众居然都觉得毫无阅读障碍。

    苏勤的喷技,果然是已经润物无声,到了火候。

    冯见雄的回答更加简要、利落““当然可以,就总结为‘精力守恒,总知识量守恒’好了。”

    苏勤立刻展开了攻势:“那好,请问现在有一个助理工程师,假设智商很平均,刚好只有100,可以代表普罗大众。这时他把自己剩余的30%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容易得到升职加薪、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还是把时间花在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增广见闻上更容易为社会创造价值?”

    冯见雄斟酌着自己的语句,谨慎地回答这个问题:“陶冶情操不一定能直接产生效益,但通才也不一定就要把时间花在陶冶情操上啊。我觉得,如果这个助理工程师可以花一点时间在管理学或者别的方法论上,成就超过提升专业技能也未可知。

    其次,每个人的精力专注度是受到客观生理因素限制的,一个人每天有15个小时可支配时间时,拿出全部15个小时学习,效果肯定达不到只学10个小时时的1点5倍。因为才能的提升效果和成本的投入之间,并不是线性正比的。

    一个人花500个学时,把一门课学到了90分,或许他还需要再花500个学时,才能提高到95分,越靠近满分,提高就越慢,或许有些人的天分就是受限,让他学一辈子一门课,都学不到100满分。

    而他如果在达到90分之后,把多出来的500个学时用在一门新的课程上时,可能他又可以学出一门80~90分的技能。这时,凭什么说多两门90分的技能,对社会的价值量就不如一门95分的呢?”

    冯见雄这番平易近人的说辞,顿时让无数考前突击的学渣,觉得很有亲切感。

    “也对哦!已经考了90分的,想提高到95多难啊!挂科的人稍微突击几天考个60几,相对就容易很多呢!”

    场上的苏勤,自然也能感受到来自观众的摇摆。

    “看来,试图从‘努力量守恒’这个角度进攻的尝试,有点低估了冯见雄。”苏勤脑中如是飞速暗忖,决定微调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