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局观-第2/3页





    如果在阿狸巴巴上市之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另一个超级巨头一下子融走100亿美元纯现金,甚至是200亿美元纯现金。那么,我认为纳斯达克市场上至少此后半年会有很多股票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或者说本身就拿不到一个好的认筹发行价因为热钱都被吸干了。”

    冯见雄提出的这个假设,不可谓不大胆。

    从逻辑上来说,是很容易推导想通的。

    可是,在眼下这个世界,又没人会去相信这一点。世人无法理解“既然纳斯达克上有新的好公司,业绩很好,股价也很有前途。但只是因为习惯在纳斯达克上玩的热钱被吸干了,就缺少新钱来捧场”这种情况。

    在经典经济理论的人看来,“如果房价暴涨,那么炒股的钱就会流进楼市。如果股价暴涨,那么炒房的钱就会流进股市”,这是一个很美、很哲学的图景。

    怎么可能存在“旧钱的持有者因为都是信奉巴菲特型‘能力理论’、只炒自己看得懂的东西”,而在纳斯达克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故步自封,不肯抽资投奔呢?

    而偏偏全人类此前的证券是,确实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一家在ipo时就直接融200亿美元现金的公司,能不能让纳斯达克资金池枯竭一年以上”这个理论。

    因为全人类此前都没有一家超级独角兽,是把市值憋到这么大,才来纳斯达克上市的。

    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甲骨文现在虽然都是巨无霸了,可人家当年刚来纳斯达克的时候,都还是“小身板”呢。

    杰克马绞尽脑汁,复盘了一下冯见雄口中描述的那种可能性,然后瞿然微惊,问道:“你是说,会跟facebook可能的上市期撞车?不过他们现在还没阿狸巴巴大吧,去年初他的估值还只有450亿美元,最近我没了解。”

    冯见雄微微一笑:“猜得没错,我说的就是facebook你很有必要抢在扎克伯格之前上市。由你吸干他的资金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明“一次性吸200亿美元现金”后果的ipo实证,正是2012年facebook公司的纳斯达克上市。

    那一次上市之后,此后好几个月里排在扎克伯格后面上市的老板,几乎一个个都哭惨了市面上根本没钱,所有钱都被facebook这个超级现金黑洞给吸光榨干了。一个接一个的新上市公司跌破发行价,拿不到好发行价。

    而历史上的马风,其实也正是因为看清楚了那些排在他之前几个月的公司,上市后的惨状,才紧急踩了刹车咱延期,一延就延18个月。等热钱缓一缓,等纳斯达克的资金池里的“赌资”充盈一些,他再上。

    这才是阿狸一直拖到2014年才再次成功上市的原因。

    而无独有偶的是,当2014年阿狸也一次性从纳斯达克吸走200亿美元级别的热钱后,跟在阿狸身后的倒霉鬼们,也几乎完全复制了两年前跟在facebook身后的倒霉鬼们的扑街路。

    从此以后,全球科技资本界才达成了这种共识:小公司跟在百亿级ipo身后,还不如直接扑街痛快点儿。

    这些重生者总结出来的东西,冯见雄当然不能原模原样地照搬给杰克马了。

    但是以他的口才,稍微包装一下,然后把证据偷换一番,装得有鼻子有眼地转述一番,还是可以做到的。

    尤其是他早就打定了这个主意,所以来之前特地搜集了能够佐证他观点的相关证据,如今都能拿出来给杰克马看。

    而事实上,这些证据根本屁价值都没有因为冯见雄是选择性搜集的,事实上如果全面分析所有样本,根本得不到与他一样的结论。

    否则,那些投资界和金融界的大佬,还用等冯见雄来总结?

    他只是把一件本来赤裸裸的重生者先知,包装成了理据服的“严密推演”。

    当然,如果换一个口才和逻辑不如冯见雄的人,那肯定也是忽悠不成功的。

    谁让杰克马本身就是这个圈子里的第二号大忽悠了呢。

    只有冯见雄这个天字第一号大忽悠能把杰克马都忽悠转。

    “此言虽闻所未闻,却似乎不无道理”被冯见雄一顿连珠炮忽悠之后,杰克马陷入了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