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不用美颜是变态-下-第2/3页





    然后,一群嫉妒的猪的大地的疯猪去撕咬举报,说这本书是刷的——因为粉丝数同行低了100多倍嘛,这么假的数据,凭什么有1万收?

    其实,官方是知道的,没有查100多倍,只是差了两三倍,之所以差两三倍,或许是因为刷,或许是因为这个题材的读者都太阴,不愿意在100万字之前表达自己,所以被大数据认为是‘刷的僵尸粉’了。

    但是,既然是公众举报那么多,白送30倍粉又不能拿来说,冷处理一下吧——此书永封强推、三密西西河。

    然后,那本书的作者又写了几十万字,把这些内幕披露出来,太j了。而且太j的时候说得理直气壮,是我有史以来见过界最理直气壮的太j——后来证明,那本书架了之后1万多收里也有五六百均订,后来涨到两三万收后也有1300多均定,可见收藏是真的。

    但是,谁让那本书的目标人群普遍阴,普遍不愿意表达大数据、普遍明明架之后50块钱都掏了订阅,但偏偏没架之前,连打赏1块钱证明自己不是僵尸粉的概率,都小白低至少3倍呢?

    然后,恰好没有迈过‘判断是否能三密西西河之前,凑够两三百打赏人数’这道生死线,被公众的抨刷舆论挤兑住了,只能被杀鸡儆猴。

    当然,在这个具体例子里,没有任何消费者个人有错,他们只是总体凑起来之后,在大数据下显得‘跟小白的读者群相,这些人僵尸粉的概率高了3倍’。真要说错,其实那本书的作者错得更大更离谱。

    因为在美国的那个平台,99%的写手,哪怕是大神,都会每天在章节末尾拜票,说‘还差机票能爆前面菊花了,还差几票被后面的人**花了、虽然暂时稳住了但优势还不明显’之类的话,或者是‘冰天雪地720度果体露欧金金空翻求打赏’。甚至并不是越穷逼越求,而是越大神越求。

    但是,那个该死的作者,却一直一点都没求,所以才80个粉的公众打赏——而他一本书还因为红包功能刚推出、心虚发红包导致的僵尸粉问题,求了一下看看有多少活人,所以提前凑够了300粉,避免了被误认,虽然那次是阴差阳错。其实想想,如果那次他不心虚,反而连前一本书都不一定活得下来。

    其实现在想想,那些大神也是被大数据逼的,因为大数据采集到的是一个人人果体拜票求打赏的环境下的数据,因此认为那才是正常的数据,而偶然遇到一个没求过的,显得他的数据票数和粉丝数例特别低,像是刷的。因此到了一定的高位后,你当那些人是真心自己想出卖尊严?不是!只是大数据的算法这么认定了,你不求了,例明显别人低好几倍,你是假的。大家只能变本加厉出卖尊严。

    在一个所有人用扩音器喊话的世界里,用真声唱歌的人成了哑巴。在一个人人用美颜拍照的世界,用素颜拍照的成了变态。但我们不该责怪这个世界,而是应该教育大家都去买扩音器和美颜手机,这才是正面的、昂扬向前的解决方案。意识到用真声唱歌是错的,该立刻道歉,然后停掉自己正在演唱的歌,换好设备另开一局。

    所以,养肥要100万字再开宰的人,没书看,都是他们自找的。他们有书看,其实要感谢小白,因为他们的兴趣刚好和小白们一样时,小白愿意在没架时表达,让大数据识别到僵尸粉例没那么高,因此书活下来了。他们只是蹭了小白的贡献还骂小白。如果他们跟小白兴趣完全不同,没人帮他们表达,那么找遍全世界也没书看都是自作自受。

    基于这个例子,我们未来甚至可以想象学、影视乃至其他创产业,在大数据的催化下,会有这样的发展:每个作品的早期粉丝,或许可以完全免费得到内容,而后期粉丝则应该被收取高额的鉴别税。因为一本书前1000个点进来的人,可能是在付出鉴别劳动,其劳动付出他的收获还要高,而有100万人看过之后还进来看的人,只是纯粹的消费者,完全没有劳动属性,他们难道不应该被收高价嘛?

    这跟一个新品牌手机出来之后,买初代机的人可能只是小白鼠,可现实是他们买的价格未来品牌成熟后的消费者还贵,这公平么?真正未来公平的社会,完全有可能演化成小白鼠特价,产品定型后涨价。那些指望‘ps4游戏机市后等两年,跌了再买’的人,应该被狠狠宰一刀,让他们刚市时还涨更高的价钱才买得到、所有东西越晚买越贵(前提是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导致生产力提升、平均成本下降,那些不以人类创造力为生产力瓶颈的行业,依然无法复制这条道路,只能走传统产业越晚越降价,不在讨论之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