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太组当年也是忠臣-第2/3页





    西门甄姬没有在这点上中央反攻、当面打脸,作为反方,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属于怯场避免交锋了。”

    几个评委相视一眼,各自内心基本上都是这个念头,大同小异。

    西门甄姬的开场陈词很稳,但应变不足,没有重点针对,可见大部分还是赛前准备好的,临场发挥就开始那一段。

    这些问题观众是看不出来的,他们没这个水平,但评委却会因此而调整心中的打分尺度。

    “总的来说五五开吧,后面应变不足,开场急智诙谐,双方立论算平手。”

    主持人说了几句简短的过场话,然后双方立刻进入了交叉盘问。

    这才是真正的短兵交锋。

    正方武大的二辩站起身来,迅速对刚才西门甄姬架构的理论,展开了重点进攻。

    “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刚才口口声声说的‘用人要疑’,这个‘要’,是指疑是‘越多越好’、占据这个社会用人法则的主流么?还是说你们觉得有一点点就算‘要’了?”

    南筱袅很想立刻站起来回答,不过冯见雄在桌子底下悄悄虚按了一下她的大腿,示意稍安勿躁。

    南筱袅立刻安静下来,意识到第一个问题还是让西门甄姬本人回答,显得己方比较有气势——

    对方明显是针对西门甄姬刚才立论中的话发问,如果反方这边不让西门甄姬接茬,反而会丢印象分,让评委们觉得“原来这个队的一辩只会开场前背诵一个立论稿,一点正面交锋的能力都没有”。

    西门甄姬也感受到了空气中那股莫名的信任,变得沉着了些。她只想了两秒钟,就干脆利索地回答:“凡是皆有度,怀疑当然不能是越多越好。但我方也认为‘疑’是一种常见的必要,其存在对当代社会的用人和合作是有利的,并非‘一点点’或者‘偶然’。”

    武大二辩立刻换了个阴的角度:“那我换个问法好了——如果今天你说你‘要’做个孝敬父母的人,那是不是孝顺一点点就行了?还是说,只要不和其他美德的价值位阶冲突,孝顺都是越多越好的美德?”

    西门甄姬有些绕不过来,南筱袅这时才养精蓄锐地截住对方的进攻,果断地说:“没有其他价值位阶冲突,当然是越孝敬越好,但也要考虑边际成本。如果孝敬到95分需要付出超过孝敬到90分数倍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本来可以用于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凡事自然要掌握好这个度。”

    武大二辩气势微微被遏制,继续迂回:“那用人和管理中,猜疑如果不会伤害到人,而且有一定的效果,你们就觉得猜疑也是越多越好了?否则这里的‘要’字岂不是和你刚才说‘孝道’中提到的‘要’字双重标准了?”

    南筱袅是旁观了那么久的,面对这种近身缠斗自然从容一些,她谨慎而得体地说:“如果多一些的‘疑’确实能够提高效率、而且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那多一点当然是没问题的。如果疑进一步增加,导致付出比得到还贵,那当然要适可而止了。请对方辩友不要胡搅蛮缠抛开‘边际成本’来谈这个问题。

    我说我要吃饭,当然不等于我要吃死,难道对方辩友连这点思辨能力都没有吗?几百年前帕尔塞拉苏斯就知道,‘万物皆有毒,无害只是剂量不足’,吃饭喝水都能吃死人喝死人,‘疑’当然也要考虑边际成本!”

    诸位看官看到这儿,或许也会觉得这一小段交锋有些无聊,但这还真没办法——因为历史上,武大在这场辩论赛上,就是主要在这个地方重点进攻的。他们花了五分钟时间纠缠“你说‘要’疑,就必须证明‘疑’是社会主流,而不仅仅是‘存在疑’、‘疑有其价值’。”

    如果不能证明主流,武大就要蛮横地说“谢谢你们承认了我方观点”。

    而历史上,与之交手的马来亚大学,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应对有些举止失措,最后输掉了关键赛点。

    对手的思路,并不是冯见雄能够左右的,他想发挥蝴蝶效应都发挥不了。

    因此,在武大这边主攻阶段的过程中,质问方的节奏跟另一个时空比较相似,也就不奇怪了。唯一的区别,只是西门甄姬和南筱袅,在冯见雄的调教之下,表现比历史上的马来亚大学更加稳妥持重,而且强调点出了“边际成本”这个概念。算是比另一个时空的马来亚多拿了一点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