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术业有专攻-第2/3页





    今天的这场临时试镜,只是让陈导意外发现了丁理慧的声优才华。

    但纪录片的配音好不好,并不只是声音就能决定的,还得文案本子写得好。而那一块显然后期还要攒稿磨合。

    “谢谢陈导,我会努力的。”丁理慧虽然是制片助理,但她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以她那几乎等于零的资历,能够捞到这个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感激导演还是必须的。

    说不定还应该好好请几次客。

    ……

    两小时后,一天的拍摄工作终于收场。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市里的小旅馆住下——这种大西北的边城,土地非常廉价,住宿开支很低,房间还都贼大。

    不过丁理慧还是跟着马和纱,回到马家住。

    马家是做边贸的外贸商人,那点家财拿到内地虽然不算什么,但在当地已经很可观了。

    同样也是因为土地的极度廉价。马家的宅子就只有两层,占地非常广袤。为了防止日晒和隔热,房子的窗户都很小,白石灰刷墙,款式跟《一千零一夜》里的古堡差不多。

    连同种着玩的葡萄园这些,是一座足足能占百亩地的大庄园。

    马和纱的父亲不在家,出差去了哈萨克做生意。她母亲是外国人,汉语不太好,只是善意地招待了一下丁理慧,就让她们自便。

    马和纱拿出一大盘零食,和丁理慧坐在那儿边啃边聊。至今依然觉得有一种见证了历史的错觉。

    “丁……丁丁学姐,你这就算是进入娱乐圈了么?”马和纱的嗓音听起来有些抖动,似乎是不可置信,她一边说,一边还紧紧抓住丁理慧的袖子,“真是没想到啊……你本来只是学的新闻纪实类节目编导,结果最后临找工作,还是回到播音主持的路子上去了,而且起点还这么高……”

    丁理慧自己也有些茫然,还没从突然得到机会的喜悦和震惊中彻底汇过来。

    她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否认道:“怎么能叫进入娱乐圈呢!这个片子只是纪录片,我也只是配音个旁白,说到底还是在‘传媒圈’吧。”

    “有必要分那么清楚么,传媒圈和娱乐圈还不是一起的。哎呀,你真是命好,我们这种学音乐的,还是学古典的钢琴专业,不知道将来前途怎么样呢,国内也没那么多人听音乐会,说不定只能继续去当老师,把这份手艺‘传销’给下一代。”马和纱说着说着,讪讪地自嘲了一句。

    听对方这么说,丁理慧却有些芥蒂:“你也别泄气,以后大家互相帮扶吧。今天这事儿,说到底还要谢你胆子大,能帮我仗义执言,不然,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呢。”

    丁理慧也算是恩怨分明、知恩图报。既然这么说了,自然会把马和纱当成有恩之人,将来总要图报的。

    不过她也看出,两人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差距有些明显。

    她自问内心比较传统,当初考进金陵师大,也是实打实靠文化课成绩的。所以对于被人当成“学渣艺术生”还是有些抵触。

    她可以做那些艺术生也会去从事的工作,但不会希望被别人当成艺术生。这也是当初她在外语学院跟虞美琴同学、后来却非要转专业去编导班的原因。

    就像那些成绩好的建筑系学生,毕业了也会去高大上的建筑设计院工作。

    但他们骨子里的骄傲,是看不起那些从美院毕业、殊途同归来建筑设计院当设计师的同事的。

    即使事实上,很多美院系真正有才华的设计师,最后事业上的成就反而比建筑系的大。但这也不能改变大多数传统中国人“惟有读书高”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人本身读书好的时候。)

    “姐读的是高考600分才能进的建筑专业!不是那种文化课才400分、靠画画好就能读的美院!就算将来干的活差不多,人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很多建筑系设计师内心咆哮的写照。

    所以,丁理慧一边感激马和纱的帮助,另一边也对马和纱的吹捧有些抵触。

    虽然她知道,对方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为她高兴。只是双方价值观不同,导致发自内心的马屁也拍到马蹄子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