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人红是非多-第2/3页





    等详尽数据的同时,柳洋先把表面材料看了一遍。

    当然,顺便也拆开了那几块糕,尝一尝味道。他经营干果业将近十年,有时候仅靠一条舌头的品尝能力,就能抵得上采购部门那些成分分析仪器。

    凡是他吃过的东西,用料好坏、材料成本大约要多少钱,就能吃出来。

    “松鼠果业,目前成交量最大的业绩在于海外单,靠的是独家代理‘L干妈’辣酱。月销量几百万件,每件6瓶装包邮。国内销量反而只有海外的四分之一,而且集中在江浙沪,国内外价格分别是……”

    柳洋根据经验和国内辣酱业的成本价核算了一下,发现这笔生意流量确实很大,但纯利润应该不高。

    “L干妈”这个牌子,是出了名的不给经销商留利润。反正他家的口味好,牌子大,店大欺客。

    所以田海茉这个业务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为自己的店获取一个稳定的流量来源,并且让上百万用户形成“收藏并定期点开这家店铺”的习惯。

    换言之,要想真正赚钱,还是靠收藏店铺的人多了之后,出店铺里其他货来获得高纯利率。

    而眼下的切糕,显然就是那个高低配中的“高”,看起来单件毛利率不菲。

    “1块起卖,净重50克,单块9元,不包邮。月销量24650块。”

    “中包装10块一包,净重1斤,88元包邮。月销量43686包。”

    “大包装20块一包,净重1公斤,168元包邮。月销量5677包。”

    每件单品的月销量,是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在淘宝网上,以买家身份就看到的——当然,如果卖家有刷单,那么那些刷出来的假销量普通人是看不出来的。

    不过考虑到这个单品的火爆、以及如今网上完全没有竞争对手,柳洋觉得田海茉没必要花刷单的冤枉钱。

    玛仁糖不是谁想卖就能卖的,汉人即使要赚这个钱,也得掂量掂量政策风险。而国内精明的商人,99%都是汉人,所以把汉人排除在外,就等于是排除了99%的竞争对手。

    还刷个什么单。

    柳洋便把上面几个数据核算了一下,按照净重来算,田海茉这一个月的累计出货量也不算多,也就二三十吨,回款现金流大约有400来万。

    算完这个数字,柳洋把报告合上,然后先喝了几大口水,漱漱口,再把手头剩下的小半块糕(大约20几克)一口塞进嘴里,细细咀嚼品味。

    松鼠果业家的糕,小包装并不精美,样子和尺寸都跟外面的沙琪玛差不多,只不过密度比膨化了的沙琪玛要高得多,但也不像三轮电动车上卖的那般压成压缩饼干一般硬。

    口感微硬,含一会儿再咬刚刚好。

    “枣泥绝对不是宣传的纯和田大枣!应该只是掺了和田枣,分量不会超过三成!”

    “葡萄蜜倒是有新江的马**葡萄果香!”

    “大核桃是钱塘临安产的,不是大西北货!不过临安的大核桃也不差,基本上和小核桃差不多有名。”

    每品味一次,柳洋就喝一口水略微漱一漱、咽下去一些。

    彻底吃完时,他已经凭自己的舌头尝出来:这种糖一斤的物料成本大约在40几块钱。

    再算上人工生产包装,可以100%确保控制在50块以内。再把公司的管理费用、设备厂房固定资产折旧、财务成本统统摊销下去,55块可以搞定。

    而田海茉一斤要卖88块,那么这里面差额的33块钱,就是利润和发货物流费用、广告宣传费用。

    电商的包邮快递成本容易算,平均扣掉8块钱好了。

    广告费是推算不出来的,因为柳洋不知道田海茉烧了多少钱来推广、有多大的破釜沉舟魄力,除非年底看到对方公司的财务报表。

    不过如今市面上,柳洋并没有看到过松鼠果业打广告,似乎它的突然崛起,靠的就是电视专访以及热点营销的网络炒作。

    假设田海茉真的没有花钱,那就是卖一斤净赚25块钱,纯利润率将近30%。

    这可是纯利,不是毛利。

    这世上,毛利40%的生意,纯利最后能有10%几也算不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