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春夜对话



  “刘叔叔,我们村自从分田到户后,还没有正式种地呢,发现问题也要等到干过一年才能知道。”

  “江老师,我去过AH的小岗村,也去过其他一些分田到户比较早的地方,几年过去了,总体的结果是比较好的,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产量大大的提高,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大家现在还在观察之中。”

  “刘叔叔,那您把您观察到的结果给我们说说呗,看看我们村是不是能够吸取一些教训。”

  “最重要的问题,出现在一家一户播种的阶段,农具、牲口等都被分散开了,不能及时播种,需要几家联合在一起才能完成,还有就是大田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每家的种植计划不一样,不同的庄稼会互相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农田水利问题,现有的设备设施坏了,没有人愿意出资修理,新建农田水利设施就更加谈不上了。”

  “您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是我们这里还没有任何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先让农民们实践一下吧。”

  “那倒是,江老师说的也有道理,不同地方的条件千差万别,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刘卫红的姐姐又出来制止父亲说话了,“爸,你出来一趟,说点轻松的话题,你看你这一顿说教,把江老师都说蒙了。”

  “您说是吧,江老师。”

  江川笑了笑,没说话。

  “我弟弟刘曦这些年在你们村,多亏了你的照顾,每次写信都念叨你的好。”刘卫红姐姐看着江海洋说。

  然后可能意识到了什么,又马上补充道:“我弟弟原来叫刘曦,您应该知道吧。”

  “知道,姐姐,刘卫红在这里主要是自己表现好,背井离乡、独自在外的,我们帮衬一下,是应该的。姐姐不用客气。”江海洋说。

  “师傅,您先到大队部我们知青宿舍,带我爸、我姐他们看一下,然后就去江老师家。”刘卫红和赶大车的师傅说道。

  到了知青宿舍,大家下车参观。

  挺大的知青宿舍显得空空荡荡,十几米长的大炕上,就剩下刘卫红和另一个知青的行李被褥。

  “你们村给知青提供的条件还是真不错,他们去宁夏和内蒙的知青,到了当地都没有住的地方,要先自己挖窑洞、挖地窨子,自己解决住的地方,你们这里竟然有砖瓦房,看样子刘卫红他们没怎么受罪。”姐姐边看边说。

  “刘卫红他们生活上还好,就是下地干活比较累,一开始来的时候,刘卫红身体太单薄,什么都干不了,后来锻炼的也可以了。”江海洋说。

  刘卫红补充说:“他们早一批来的知青,也是分散到老乡家里住,后来来的多了,大队才专门给知青盖了宿舍,因为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下乡的政策会持续多长时间。”

  刘教授显然对这些不感兴趣,看了一眼之后,就走了出来,在院子里面闲逛。

  从大队部出来,马车把客人直接拉到了江海洋的家里,爷爷奶奶早已经给刘卫红的家人收拾出了两间房子,再配上崭新的被褥枕头,刘卫红的家人特别感谢江海洋一家的招待。

  江川和江月被要求待在屋里,不许出来打搅客人,他们俩只好躲在玻璃窗户后面,偷偷的看着大城市来的大教授。

  趁着院子里面人们说话聊天的功夫,江川偷偷的溜了出来,溜到了刘卫红姐姐一家所住房间的门口,大人们在整理和收拾东西,但是刘卫红的外甥眼睛尖,看见了在门外鬼鬼祟祟的江川。

  “妈妈,门外有个人在往咱们屋里看!”

  刘卫红的姐姐推开门,看见了江川。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江川,阿姨。”

  “你爸爸是不是叫江海洋?”

  “是的,阿姨。”

  “来,别在外面站着了,进屋里来。”

  江川跟着进了屋里,刘卫红姐姐从包里抓出一大把糖块,放进了江川的上衣口袋里。

  “你回去,和你姐姐、弟弟一起分着吃,不过,记住了,今天晚上别吃了,待会你们要睡觉了,晚上吃会长虫牙。”

  “谢谢阿姨。”

  江川转身向外走,刘卫红的外甥突然大喊:“妈妈,我也要吃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