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回到家乡



  又过了一段时间,江海洋把毕业论文交上去了,就等着毕业论文答辩了。

  这时候,江海洋收到了刘卫红的一封信,刘卫红和江海洋这几年一直保持通信,互相通报学习的情况,还有自己在学校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见闻等等,当然刘卫红也知道江海洋马上也毕业了,刘卫红上的是本科师范大学,学制四年,比江海洋早半年入学,但是要比江海洋晚一年半毕业。

  刘卫红有时候也在信里面问一些农村的变化,还有他的女朋友李燕子的情况,江海洋就回信说,李燕子的事你就别问我了,你自己写信和她说,总是问我我也不清楚啊,我还要问和她接触比较多的人,才知道她的情况。

  刘卫红于是又来信说,李燕子现在不是到公社里面做妇联主任了吗,现在工作很忙,而且她对我说,怕我以后毕业之后留在城里工作,让我断了和她的联系,所以她基本上不给我回信,李燕子也希望我留在大城市工作,这样我就会有一个好前途。

  江海洋回信就跟刘卫红开玩笑,问他是不是在大学里面又另找新欢了,以后是不是留在城里工作了,刘卫红发誓说,自己一定会回来工作的,要向李燕子证明他不是一个花心大萝卜,不是陈世美,而且心系教育事业。

  江海洋于是又给刘卫红回信,信中说,不管你和李燕子最后的结果如何,你都不会成为陈世美,因为你和李燕子还没结婚,更没有孩子,何况时代不一样了,你要做出什么选择,我都理解你,至于你和李燕子之间的事,那是你们俩自己的事,相信你们会处理好的。

  两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同学们都奔赴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李海洋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回到了小学校继续当他的校长,但是回到学校之后,发现学校的牌匾换了一个新的,一问同事是什么原因,老师们说,你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早就改了,原来的公社改名叫做乡镇了,大队改名叫做村了,生产队改名叫做村民小组了。江海洋跟老师们说,这段时间光准备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了,没怎么关注外界的这些变化。

  叫了几十年的名字,乍一改过来,大家还有点不习惯,经常把这两种名称混合起来用,把乡和公社互相混着用,把大队和村互相混着用,反正说什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

  现在学校是放暑假时间,学生和老师都不在,江海洋在家里待着没什么事,江海洋先去乡里面待了几天,第一是熟悉一下乡里面教育管理的政策,第二是给自己的小学校争取一些资源。

  江海洋和乡里主管教育的副乡长有过几次长时间的谈话,副乡长在运动中也受到了冲击,原来是乡中学的校长,前两年落实了政策,做了主管教育的副乡长,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所以副乡长极力劝说他来乡里面工作,先来做乡里面中学的教导主任,然后副乡长退休之后,江海洋来接任副乡长这个岗位,他这样一个大专毕业生放在小学,确实是浪费人才了。

  江海洋说浪费人才倒是不至于,自己先在小学校干两年时间,把小学校带入正轨,等到小学校打好基础,他就到乡里面来工作。

  江海洋和乡里的人都是多年的老熟人了,彼此的想法也非常了解,所以也没多说,就同意了江海洋的想法。

  江海洋两年前出去上大学之前,还是一个民办教师呢,每年和生产队的社员一样挣工分,现在毕业回来了,完全不一样了,身份是国家干部,属于在县教育局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每月领47块钱的工资,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吃公家饭的公家人了,铁饭碗端在手吃喝不愁。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江海洋自己在这里土生土长,对农村的情况也非常熟悉,何况自己就是从大队的会计干起来的,大队里面最好的劳力,每年工分折算成钱也就百十来块钱,现在他一年的工资加起来顶5、6个最棒的劳动力,大家当然很羡慕了。

  当然也有说风凉话的,这也不奇怪,这种人在哪里都有,主要是因为嫉妒心在作怪,尤其是在农村,老娘们们没什么事可干,聚在一起扯老婆舌头,家长里短、阿猫阿狗的扯上一通,是一个风景,大家都见多不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