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故人引路一步下山 元龙定计金蝉脱壳-第2/3页



  团团终于依依不舍地把巨弩交给唐玉生,转身上树,像只猴子一样,很快窜到两丈多高的地方,朝着唐玉生安排的方向放了一颗信号弹。看来唐玉生从捕快尸体上取箭的时候顺手还摸了点儿别的装备。

  团团顺着树干滑下来,立刻就要回巨弩背在身上。

  “怎么这么急啊,这东西比你命还贵?”

  湛元龙笑道:“能给你拿着,已经是非常信任你了,唐兄。”

  “我也信任他啊!不然我早就被杨一熊给劈了。这就叫推心置腹。”唐玉生说。想起他设计为躲在暗处的团团争取瞄准机会的事儿,不免有些心有余悸。那个野草燃烧浓烟滚滚的场地,团团未必能一击必杀。以杨一熊的体魄,若不命中要害是根本不能放倒的。因此他才冒险把杨一熊引到树林边配合团团。

  “好了。之前的打斗里,敌军已经聚拢过一次。现在信号弹已经放出,山中剩余的官军主力就会被吸引过来。李大伯,请你前边带路,我们抓紧时间下山。”

  这条路之所以能称之为路,全凭曾经有人沿着这个方向上过山,从而记住了一个上山的方式。换句话说这条路根本就只存在于李大伯和湛元龙的心里,俗称唯心主义道路……总之,这条路蜿蜒曲折,树木茂盛,荆棘遍地,虫鸟繁多。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枝叶**的气息,如果这些气体体量再大一点,恐怕就成了能把人毒晕的瘴气。过了密林是一块齐膝深的泥潭,还要抓着藤条从一丈多高的断崖上溜下去,队伍中又有伤员和女眷儿童,还得靠一个六旬老头带路,实在是艰难万分。好在是一条捷径,一顿饭,一顿大饭功夫,众人已经悄悄下山,潜龙村的灯火就在前方三四里处晃荡着。

  李大伯所言不错,此时已经是后半夜,但村里各处的灯火早已熄灭,只是村民的门口都被挂上了写有冯州团练的灯笼。村口的空地上立起两排木桩,大约三十多匹马都被栓在木桩上。当然,喂马的草料自然是淳朴和善皈依王化的村民们“自愿提供以助王师”的。村子的主要聚居地带有士兵负责宵禁巡逻,他们提着灯笼穿梭在屋舍之间。

  接近村庄,湛元龙支开了李大伯,以免被留守的官兵看见,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抢到马匹之后,去哪里?”唐玉生问。

  “冯州府。”傅毕诚和湛元龙同时答道,二人愣了一下,相视一笑。

  唐玉生说:“虽然冯州府派了兵过来,但州郡城防肯定还在,城肯定进不去的。”

  傅毕诚说:“没错,我们肯定不能进城。但是,冯州府是交通枢纽,规划铁路线的时候,城中没有空间容纳多条铁道,因此它的铁道站建在城外的。我们可以从城外车站往北走。”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铁道马车,现在已是丑时,抵达冯州车站天已经大亮了,我们二十来匹马,目标有点大。”唐玉生说。

  “可以分批过站。”傅毕诚说。

  “而且,抵达之后马匹也会很疲惫,弟兄们从昨天午后到现在一刻没有停过,再要骑那么久的马,一定会非常虚弱。我们抢夺军马的消息很快就能传到那边。官军换马之后有被追赶的风险,我可不想再招惹吃饱睡足的冯州城防营了。”唐玉生说。

  “过站之后我们可以分散开。”傅毕诚建议。

  “不可。”唐玉生摇头,“正规部队的军马,马鞍马镫马嚼子甚至马鞭都是相同的制式装备,很容易被发现。而且,我听铁厂的莫德说,他们之前在铸铁厂订了一批货,都是马蹄铁。马蹄子下面钉的铁掌要有官军的印记花纹,如果是军官的马,蹄铁上甚至有姓名。”

  湛元龙忽然眼前一亮:“我有个想法,可以掩护我们迅速通过冯州车站往北进发。”

  “请讲。”

  “其实很简单,”湛元龙笑笑,“冯州团练的兵来这里,必定有运兵马车。那些马车,此时应该就在铁路附近停靠。铁道马车的轮子是不能用来跑黄泥巴路的。我们经过小镇,到铁路上去偷走冯州府的马车,将车上官军的旗帜拆掉,足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经过冯州车站。”

  众人纷纷称是,加快脚步往村里摸去。

  两个巡夜的士兵提着灯笼打着哈欠在村子里溜达,天亮之前村庄都会处于宵禁状态,闲杂人等不得出门,哪怕是出门倒个粪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