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对知青生活的回忆



贺凡他们这届知青来的时候,茶园和水稻田都已初具规模。

由于高山土壤酸性太高,蔬菜难以成长。

但最起码农场的知青一日三餐能吃饱饭,而且不需要国家补贴。

历年来,每一届新知青到来的时候,恰好正值一年一度的水稻“双抢”季节,干的头一份农活儿就是收割、翻田、插秧。

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水稻田都是层层梯田。

层与层时间的落差最大的有两米高,田埂的宽度一般在二十到三十公分之间。

最大的种植面积不超过一亩。大多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

走在田埂上就好比走绳索,心惊肉跳的。

尤其是遇到下雨天,田埂都是泥水,胆颤心惊、摇摇晃晃,一不小心就滑进水田里或摔到下一层梯田里去。

一旦滑进水田,拔脚再走,就象被什么人拖拽似的……

每一次参加“双枪”的前一天晚上,生产队都得组织知青召开动员大会。

所谓的“双抢”就是抢收和抢种。

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夏季的水稻收割了之后立即插下秋季的秧苗。

那是一年中农村最忙的时候。

所有的人都得起早摸黑、挥汗如雨,感觉就是跟时间竞赛。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从公社各个生产队抽调来知青农场的农民,都不得不请假回到自己家中帮忙“双抢”。

所以,农场里剩下的都是知青,还有两位时不时给大伙儿忆苦思甜的老农民。

记得第一次参加双抢的时候,“双抢”动员大会的那天晚上,新知青们个个兴奋的睡不着觉。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就挽起裤脚摩拳擦掌走进了梯田……

“我的妈呀!这,这么窄的路怎么走呀?”

走在最前头的刘娜顿时愣住了!

她走在贺凡前面,刚走了第一步,第二步就迈不出去了。

另一只脚说什么也不敢抬起来,深怕一抬起来就摔倒。

她站在那儿快半个小时了,她不走,贺凡就走不了。

贺凡走不了,后面的十几个人就动不了。

最后她急得哭出来了。

贺凡心里也为她着急,但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帮助她……

他只能在她身后说:“你别着急!抬起头!眼睛往前看!”

一会儿,只见她一边哭,一边慢慢弯下身子,弓着双腿,撅起屁股,两只手趴在田埂上。

贺凡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看着她四肢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着。

贺凡身后的男知青不禁捧腹大笑。

没想到的是,刘娜伸出一只手招呼着贺凡,非要他把手伸出来给她。

“走田埂最关键的是重心,不能牵着手,两个人重心不稳,反而更难走。”

刘娜不听,哭喊着说:“你怎么一点儿同情心也没有呀?”

贺凡顿时哑口无言,看着她令人心疼的样子,只好把手伸过去牵着她。

当她刚迈出第一步,就摇摇晃晃连拖带扯地把贺凡也给一起拖到泥田里。

看着她和自己,浑身都是泥水,贺凡哭笑不得地坐在泥田里。

那刘娜却笑呵呵地对贺凡说:“你不是说重心吗?刚才咱俩距离太大,重心当然不稳,你应该紧贴着我,这样重心就稳了。”

“你干脆让我背着你算了。”

……

在“双抢”的时候,

腰酸背痛、直不起腰、浑身被烈日晒的起泡脱皮、手指被镰刀割伤、中暑等等,对于绝大多数知青来说,都属于司空见惯的小菜。

相对于对田埂的畏惧心里,根本不在话下。

贺凡他们这届知青到农场之后,除了参加“双抢”之外,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开辟柑橘园和种植柑橘。

柑橘苗是通过县知青办牵头,用茶叶跟天源华侨农场换来的。

开辟柑橘园和种植柑橘的过程,比起“双抢”来说并不累。

但时常要挑着大粪给一棵棵柑橘苗施肥,这是许多知青最犯憷的活。

柑橘园的山路坡度一般都在四十度到五十度之间。

一个人挑着一百多斤的大粪,走在山坡上。

如果按照通常在平地上挑担子的方式,两头一前一后,前面的那一个粪桶就会在上坡的时候与地面相碰,导致两头重心不稳,使得前头往上翘。

只要前头一翘,整个担子的重心就往后移动。

重心一旦往后移动,后面的那个粪桶就会将挑担人的身体往后拉。

这个时候,上坡的人身子根本站不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