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二世残暴-第2/3页





        另一次是在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军横渡黄河,于黄河以北大战单于军,最后大胜而归。这两次战胜让匈奴士气不再,向北退去。

        秦朝北方边境趁机扩张至今日的内蒙古一带。蒙恬不但攘除外患,还扩大了秦始皇统治范围。抵挡住了匈奴的侵犯,能名震四方,令匈奴人望而生畏。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赞叹蒙恬“为秦开地益众,北糜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蒙恬在外患这方面立下显赫战功,足以使秦始皇对他“甚宠蒙氏,信任贤之”。

        蒙恬天资聪慧,能力过人,却逃不掉命运的摆布,最后含冤而死。蒙恬一生为秦奉献,功劳远远超过过错,他辉煌的一生可悲可叹,人们纸笔相传,故成为“中华第一勇士”。

        光阴迅速,过了一年,秦二世下诏改元,尊始皇庙为祖庙,奉祀独隆。二世自称朕,并与赵高计议道:“朕尚在少年,甫承大统,百姓未必畏服,每思先帝巡行郡县,表示威德,制服海内,朕若不出巡行,怎能抚有天下呢?”赵高一听便极力赞成出游。二世遂依照始皇方法东行郡县,李斯随从。自碣石循海,南至会稽,沿路游玩,每到一处,见有始皇所立之石,复命在旧石旁更竖一石,把先帝嗣皇的创业守成,一古脑儿说将上去,无非是父作子述,先后同揆等语照刻石上,然后还都。

        又一日二世坐在宫中,赵高随侍左右。二世唤赵高近前说道:“人生一世,譬如白驹过隙。吾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今欲快吾心中所欲,极吾耳目所好,以终吾身,不知此事可行否?”赵高应声答道:“此正贤君应行之事。但据现在时势观之,恐尚未可。”二世急问其故,赵高欲言又止。后被二世催促数次,赵高方请二世屏退左右,近前密对二世说道:“陛下欲尽情寻乐,臣窃以为未可者,其中别有缘故。只因当日沙丘夺嫡之谋,事后听说诸公子及大臣各怀疑心。诸公子皆陛下之兄,各大臣亦系先帝所置,积有功劳,累代显贵。今陛下即位未久,左右甚少亲信之人。臣又出身微贱,幸蒙陛下拔擢,得居上位,管理内事。诸大臣不过表面听从,心中不服。久之不免相聚结党谋为变乱。臣日夜忧惧,惟恐死无葬身之地。陛下有此后患,欲享安乐岂非难事?”二世听了赵高之言信以为真。呆了半晌方说道:“为今之计如何是好?”赵高答道:“欲除此患,须用威猛。陛下若陆续诛灭大臣、宗室,一切要任皆改用寒门白丁,贫者骤富,贱者骤贵,必能感激知遇忠心陛下。如此则旧臣尽去,德归陛下,祸害不生,到得此时陛下方可高枕无忧一意快乐呢。”二世听说后立即准奏。

        于是赵高不分皂白,开始了一场空前的铲除异己大行动。皇亲国戚、功臣勋贵,逮捕的逮捕,杀头的杀头,一时血雨腥风株连无数。对此胡亥一点也不心痛,反而非常高兴。

        公子将闾兄弟无故被囚,不知身犯何罪,更不知二世存心杀他。还想见了二世自行剖白。偏二世急于寻乐,立遣使者迫其自杀。使者奉命到内宫口传二世命令。将闾心中不服,便道:“吾平日并未失过礼节。受命应对亦未错误,自念毫无不臣之处,请将犯罪事实指明,死也甘心!”使者道:“公子是否有罪,臣不得而知。臣但知奉诏行事。”将闾乃仰天大呼道:“我实无罪!”遂与兄弟二人拔剑自杀。

        公子高亦是始皇之子,见二世无故大行杀戮,便自思道:“二世此种行径,不将兄弟杀尽不止,我现在虽然幸免,将来难保不生枝节。到时不但自己性命不保,连妻子财产都要断送。与其伏诛,不如托词从死保全家族。”公子高主意既定,遂作成一书上与二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