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章



沈霁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官职、富贵,去选择一个宫奴,这传出去难免会给人留下一种目光短浅、没志气、贪图美色的负面印象。不过这却是赵老大最容易满足和实现,而事后又不会为之后悔的选择。

        王继恩回来复命后,赵老大只是略八卦地问他:“那宫奴长得如何?”

        王继恩将吕念川的来历、这些年在教坊司的遭遇、与沈霁的交往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赵老大感慨:“原来是蜀地叛将之女,这么说来,她入教坊司也有九年了。”

        王继恩道:“教坊司中因家人获罪而便籍没为奴的宫奴甚多,许多宫奴到了年老色衰之时才能被放归良籍,那吕念川能得沈小郎君青睐,亲自向官家说情,将她放良,可真是她的福气。”

        赵老大沉思了一番,问:“教坊的官奴来源都有哪些?”

        王继恩早有准备,将他从教坊司那儿拿来的册子递给赵老大,又说道:“多数为乐工世袭,其祖上曾为死囚、罪人,因刑罚而终身、世代为乐工。其中平荆南与西川、南汉得乐工三百余人。还有一部分为不法之臣、叛变谋逆之妻女罚为宫奴。”

        赵老大看了名册才知道原来大宋的刑法也有如此严苛、不近人情的一面。他自诩要重视文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臣子犯法,即要籍没家财,罚其妻女为奴,这不是与他的初衷相违背了吗?

        ……

        沈霁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会引得高高在上的天子如此深思。王继恩带着她到宣徽院宣读赵老大的圣谕,曹炳领兵在外,因此这事自有伶官负责,——所谓“伶官”便是管理教坊伶人的官员,以教坊使为长,副使为副,平日负责教习伶人并考核伶人的技艺。

        教坊使不过从八品,在领了赵老大的旨意后,并不敢质疑,麻溜地开具了让吕念川放归良籍的文书。有了这份文书,她便能去开封府衙办理良籍的户贴、凭由了。

        沈霁揣着这份文书,心头无比喜悦,兴奋得心跳都比平常快些。她径直来到南曲,那看门的门房还在打哈欠,便看到一道影闪过,吓得他急忙回头,才发现是许久都不曾过来的沈小郎君。

        院中的婢女也被风风火火赶来的沈霁吓了一跳,还以为是闯进了什么狂徒,见到是她,才缓过神来,问:“沈小郎君怎么来得如此匆忙,可是出什么事了?”

        “吕姐姐呢?”沈霁迫不及待地想跟吕念川分享这个好消息。

        婢女幽怨地看了她一眼,道:“小姐都病了好些日子了。”

        “病了?怎么病了?可有请郎中看过?”

        这则消息犹如在沈霁的头上泼了盆冷水,她一下子冷静了。

        婢女欲言又止,沈霁道:“有话就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最近天气反复,小姐夜里不小心让风邪入体,招致风寒。婢子虽然去请郎中看过了,可那郎中开的药不管用。”

        “一个不管用就去多请几个。”

        “婢子都求到教坊使那儿去了,可教坊使不管这事,那太医局的医官也不愿到这儿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