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沈霁很快就意识到,比让她看上万卷书更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她家并没有这么多书。没有书就需要去买书,而一卷书价值数百文,那些孤本、珍本就更少见,有价难求,所以上万卷书不得将她们家的家底掏空?!

        看书可以,将她们家的家底掏空,这可就不能忍了!

        于是沈霁将目光投到了李云杳的身上,她问:“你看过那么多书,家里的书一定很多吧?”

        婚后让李云杳将家里的书都搬过来,她就能“白嫖”了,美滋滋!

        李云杳看她的反应就知道她跟自己有着同样的想法,于是道:“我都是借阅的,看完之后,有些疑惑之处得到了解答,我便将书还回去。有钱买纸的时候,我会将借来的书抄录一份留存,以便随时能翻阅。”

        沈霁震惊:“所以你‘白嫖’了别人多年的书?”

        “什么‘白嫖’?我这叫知识薪火的传递者。”

        沈霁:“……”

        把“白嫖”说得这么冠冕堂皇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不过,她学到了。

        沈霁说:“说到藏书,那还得数窦家、张家及田家最多。”

        常年跟在阎舒身边,沈霁虽然不爱读书,可对一些人和事也还是颇为了解的,就比如说五代时期的藏书家窦禹钧,及有“文儒领袖”之称的张昭、田敏,这三人都有搜集书籍的爱好,号称“家藏万卷”,藏书量丰富得令人眼馋。

        窦禹钧一开始建了四十个书房,买了上千卷书回来给自己的五个儿子读书之用。后来儿子成材了,他就在自家宅子南边建义塾,让当时想读书却因为贫穷而读不起书的人可以到义塾听学,为此他还将搜集到的数万卷书都放进义塾里,供听学的人自由借阅。

        而在他的大力培养之下,他的五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人称“窦氏五龙”“五子登科”。1

        他的长子是窦仪,——沈霁之所以记住了他,是因为他曾经间接打脸了当朝宰相赵平。

        事情是这样的,赵老大立国之后,想给自己弄一个史无前例又好听的年号,然后赵平就出主意说:“就‘乾德’吧,出自《易经》,寓意新朝代新气象。”

        赵老大也是个没啥文化的粗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用了这个年号。

        用了这么久,赵老大跟一干大臣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直到乾德三年,赵老大灭了蜀国后,抓了不少宫女进宫。然后某天赵老大到处闲逛时发现这个原蜀国的宫女所用的镜子后刻着“乾德四年”的字样,他就十分郁闷,这才是乾德三年,哪儿来的乾德四年造的镜子?

        没文化的宰相赵平回答不上来,赵老大就想到了文化人、翰林学士陶谷跟窦仪。他把二人喊来后,让他们解答。

        窦仪就说:“前蜀用过乾德这个年号,所以这应该是那时候造的。”

        这个前蜀并非赵老大灭掉的蜀国,而是四五十年前王建建立的政权,因为王建的儿子王衍太败家,前蜀才建立十八年就被李存勖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