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祭宴



    一碗老酒敬英烈,碗过顶、倾斜挥洒酒飞‘花’,‘玉’珠浸焦土,青烟缭绕酒气浓。

    魁子、好兄弟,你安心去吧!咱娘一定不会孤单,以你为傲,兄弟替你养老送终、杀鬼子!

    舍故土战异乡,热血染边疆,‘激’情伴酒烈一方,一捧焦土做衣裳,情感勋章泪汪汪、兄弟们一路好走!

    黑蛋,龟儿子的,你现在清闲自在了,在天上给老子看着点,护佑老子为你报仇!

    骄阳东风,数千人屹立其中,军礼迎风,“哒哒哒、砰砰……”万弹齐鸣伴随老酒送终,情泪汇酒溢气飘于空、来生再做兄弟!

    兄弟们一路好走,黄泉路上一杯酒,此生不能再牵手,来生并肩杀敌!

    血奔淌,情酸肠,一捧黄土掩盖忧伤,英魂笑天堂,兄弟征衣战沙场!

    “生死相伴,继志抗战,开饭!”

    杨关回身下达命令,左手吊带于‘胸’,右手端碗旋身一引,肃然的脸颊泪未干,刚毅的眼神环视全场。

    目光所及人人肃立,相继盘坐于地,支起碗筷开饭,叮叮当当、吧唧吧唧声喧闹一片,和泪下咽。

    碗是头盔、罐头盒子,筷子是树枝,没有用手指将就,一勺青菜汤在泪水滴答声中慢嚼细咽。

    祭宴亦是庆功宴,这就是抗战?杨关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水,转身走到木板搭建的饭桌边坐下。

    沙袋托起的条凳膈骨,他浑不在意,支起筷子就餐,吃在嘴里全是酸楚,掩盖了饭菜本该有的味道。

    戚振邦,李涛,潘云凤,杜鹃,魏和尚与十八号等十人并列相陪,皆沉浸在悲伤中吃饭,不知滋味。

    正对面,张自忠当中安坐,一脸忧伤,吃得自然,边吃边说:“逝者已矣,活人抗战到底,你小子打算怎么办?”

    委座连续致电询问,先遣队的安置与缴获上缴问题,这小子会怎么处置?

    杨关微抬头,环视一帮正襟危坐强压着呕吐的大人物群体很不感冒,怎么地,兄弟们抗战时吃的是血泥,你们这种表现不配做军人。

    瞅着衣着鲜明,军衔‘胸’章在骄阳下生辉,故神作书吧大度还摆着官架子,身后静立着几十名警卫的官僚很恼火。

    说实话,橄榄黄的尼子军服穿在身上很帅气,大盖帽上的警徽亮闪闪,彰显出英武之气,很养眼,也辣眼睛。

    这身行头是无数下层士兵追逐的梦想,盼望一身官服加身光宗耀祖,避开血腥战场,一种人生奔头,心灵安慰。

    殊不知同甘共苦才能凝聚战心、军魂,国破家亡还在追名逐利,这种行为会给士兵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令人寒心。

    一排十四人就坐,支起筷子吃饭的人屈指可数,还是勉强敷衍‘性’的就餐,很失面子吗?

    是,此地血‘肉’模糊,臭气哄哄,遍体残肢断骸,但又能如何?

    暂且不论这种行为对士兵影响恶劣,仅在战场不能吃饭一条就不是抗战队伍中的一份子,遭遇环境恶劣的战斗第一个逃跑,悲哀!

    杨关故意为之的试探结果很不理想,他知道搁在战场上在座之人亦能吃下饭,只因此地的情况太恶劣。

    但这种恶劣的环境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怀,倘若感同身受,诚心为牺牲的兄弟痛心,恶劣的环境会被直接遗忘。

    由此可见症结很严重,官兵分列,心与心无法融洽,只在意自己的利益而玩‘弄’士卒,难怪屡战屡败。

    思虑万千,杨关凝视泰然自若的张自忠将军,无喜无悲,淡淡地说道:“响应号召,先遣队归建先遣团,抗战到底!”

    闭口不言委座,一心抗战,他还是没有变,真是一块顽石,他还能坚持多久?

    张自忠暗自揣摩,盯着吊挂左臂的小将军,衣着朴素皱巴巴,左脸被纱布遮掩,一小片‘露’在纱布外面的头发茬子‘乱’糟糟。

    右脸蜡黄,眉宇间一道杀纹,搭配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珠威严不浸,他越发显得霸气侧漏。

    难怪被日军称神作书吧魔鬼,就这模样一般人不敢近身,杀气腾腾,威势‘逼’人。

    不拘小节,融入军队,身兼力行,难怪赢得士兵们的殊死拥护,几人能做到他这种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